高 真(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鄭州 450044)
RFID技術在河南地區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
——以鄭州師范學院為例
高 真
(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鄭州 450044)
摘 要:隨著RFID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圖書館領域被廣泛應用。RFID技術改進了圖書館傳統的工作方式,具有自助借還、方便讀者定位圖書等優點。在享受該技術帶來便捷的同時,其同樣也存在一些弊端。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未來圖書館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RFID技術;高頻;自助圖書館;自助借還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RFID可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并獲取相關的數據信息,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RFID的識別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該技術廣泛應用在圖書管理、車輛管理(防盜、停車收費)、門禁管理、物流、公路收費等領域。RFID技術運用在圖書管理中,替代傳統的磁條加條碼的方式,建立基于自動識別技術平臺的管理與服務體系,從而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和運行效率。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在RFID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國內圖書館對該技術的應用起步較晚。2006 年2月,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RFID 技術的圖書館[1]。2006年7月12日,全面應用RFID技術的深圳市圖書館正式投入運行,成為國內首家使用RFID的公共圖書館[2]。截止到2008年,汕頭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圖書館、杭州市圖書館等均使用了RFID技術。近兩三年來,RFID技術在河南地區的圖書館也得到廣泛應用,如: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鄭州師范學院、金水區圖書館等都應用了該技術。
RFID技術之所以備受廣大高校館、地區館的青睞,是因為其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提高了圖書館的工作效率,是圖書館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
3.1 實現自助借還
借還功能是任何一個圖書館必不可少的功能,傳統的借還功能通過人工實現,該方式下工作效率低,并且借還工作依附于館員。引入自助借還后,讀者便可以自己操作來實現借書、還書。大多數圖書館通過一些軟件將借、還功能集成在一套設備上,借還設備通過其閱讀器掃描圖書證條形碼、校園一卡通等便可獲取讀者的信息。部分圖書館引入24小時自助借書、還書機后,讀者可在任意時間段進行借、還操作。以我館為例,在東校區藏書3萬多冊的圖書館購置了兩臺借還書機、兩臺24小時還書機,讀者通過一卡通可自助借還,基本上可以滿足讀者的需要。
3.2 讀者可準確定位圖書
將圖書的位置信息嵌入到OPΑC系統中,讀者通過OPΑC檢索便可快速獲取圖書的準確位置[3]。傳統的檢索方式下,讀者獲取的是圖書的索書號,這對于不熟悉圖書館藏書布局的讀者來說是及其不方便的。我館通過圖書3D導航,將圖書所在的區、館、架、列、層等信息做成三維立體圖,讀者便可直接獲得圖書的位置信息。
3.3 快速發現錯架的圖書
RFID技術實現自動盤檢功能,極大地提高了圖書的盤點效率。館員盤點時通過掃描每冊圖書的RFID標簽,然后與架標或層標上的定位數據進行對比,便可得到圖書架位、錯架等信息。此外,清點小車還提供更新、下架等功能。
3.4 改變館員的服務理念
RFID技術實現圖書館的智能化,極高地提高了圖書館的工作效率。館員對圖書的干預越來越少,解放出來的時間和精力便可做高層次的服務,如:科技查新、讀者導讀、參考咨詢、數據庫建設等工作。
4.1 圖書的損壞問題
傳統的人工借還方式下,工作人員對圖書進行檢查,發現圖書有損毀現象時可及時進行處理。RFID技術只能檢測圖書上的標簽,無法對圖書的完整性進行檢測。因此,圖書被涂抹、撕毀、折頁等情況出現時,自助借還機是無法識別的。這就造成難以確定圖書破壞責任人的弊端。
4.2 圖書上架功能并不方便
我館分館員反映,使用清點小車的查詢功能進行上書,遠不如通過索書號上書便捷。由于RFID設備需要先讀標簽,然后得到圖書的位置信息,這些位置信息是通過一串數字展現,工作人員識別起來就很吃力。建議開發更靈活的圖書信息顯示界面。此外,圖書的導航信息可與圖書館網站中OPΑC系統模塊相結合,以便增加讀者查詢圖書信息的途徑。
4.3 圖書的安全問題
HF標簽與UHF標簽相比,很大一個缺點就是標簽較大,無法隱藏,因此只能粘貼在書最后一頁上。這就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好奇心,一旦標簽被撕毀,防盜儀便無法識別該圖書[4]。我館在使用RFID標簽不長的時間內就發現了損壞的標簽。該情況下,增加了采編部門的工作量。此外,如果采用UHF標簽,將圖書夾在胳膊下或者緊緊與身體接觸,大部分情況下圖書是不會報警的,圖書的安全問題存在隱患。
4.4 費用問題
電子標簽的價格是磁條的數倍,再加上盤點設備、借還設備、標簽轉換設備等的費用。RFID標簽實際上并沒有取代條形碼和磁條,由于標簽轉換時需要條形碼,圖書防盜方面也需要磁條加以輔助。因此,相比傳統“條形碼+磁條”自助借還系統,RFID系統的費用確實是很高。
4.5 只有部分讀者可以使用自助設備
我館讀者在使用深圳海恒公司的自助設備時,需要刷一卡通,一卡通芯片上的信息與讀者借閱證上信息一致時才可使用自助設備。就我館目前情況而言,只有大一、大二的從未丟失過借閱證的學生才能在自助圖書館借、還書,顯然這種局限性是不能接受的。產生這種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處理學生信息數據時并未做統一處理,這種不一致性導致我們只能暫時選擇其中一部分讀者先來使用自助圖書館。
4.6 還書設備不太穩定
作為河南省首家使用海恒24小時自助還書設備的圖書館,使用過程中發現該設備存在一些明顯的漏洞。如:還書箱上面的彈簧彈性不好,出現傳送帶工作過程中書堆積從而出現圖書無法進入書箱的情況。書顯示已還成功,但還書口門一直不關閉,讀者伸手即可將圖書取出,這就無法保證圖書的安全性。
RFID技術的發展,給圖書館帶來了新的工作方式,改變了傳統的借閱模式和圖書管理模式,此次改進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減輕館員的工作量。作為一項新技術,其不可避免存在不完善、不成熟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是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需要使用者和研發部門共同努力,以期該技術更加適合當代圖書館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白秋,彭為楚,吳惠萍.射頻識別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及系統國產化趨勢[J].RFID技術與應用,2007(05):38-42.
[2]楊愛武. RFID在圖書館的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J].現代情報,2012(04):162-164.
[3] 李昌健,劉偉,夏紹模,孫王江. 國內圖書館RFID 應用評述[J].情報探索,2014(05):132-135.
[4]楊樺.R F I D技術在國內圖書館應用的再思考[J].蘭臺世界,2009(0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