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煤炭產業的迅速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煤礦開采的同時也給農民安居環境造成破壞,移民搬遷勢在必行,合理的移民搬遷,有利于引導生產要素和優勢資源向縣城及城市周邊集中,進一步深化城鎮化的作用。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宏宇與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張愛國,在《采煤沉陷區移民與城鎮化互動機理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過移民搬遷的方式實施以采煤沉陷區治理為重點的農民安居工程,是實現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和具體體現。移民不僅能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區域城鎮化發展,城鎮化是大勢所趨,移民走城鎮化之路已成共識,探討移民城鎮化發展的特殊功能、基本路徑或地方經驗,對移民決策具有指導作用,對各類搬遷移民朝城鎮化方向發展具有推廣示范意義。
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業產業化扶貧政策的效果,提高農村居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居民對農業產業化扶貧政策的滿意程度,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博士王宏杰,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馮海峰與華中農業大學學生李東岳,在《貧困地區農村人口對農業產業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分析——基于湖北省松滋市208位農村居民的調查》一文中,利用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方法對調查數據進行計量分析顯示,受教育年限和農業產業化扶貧政策對收入不平等程度改善的效果兩個因素與松滋市農村貧困人口對農業產業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呈現顯著的正向相關性。并提出應進一步提高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村的教育質量,為農村居民尤其是貧困地區居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增強農村居民自身實力,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從而增加收入;同時依托貧困地區特色優勢,扶持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從而吸收更多的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縮小貧困人口和富裕人口之間的收入差距。
悲壯慘烈的萬源保衛戰已經勝利八十年了,而今這片紅色熱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悲情豪邁的《血戰萬源》播映十七年了,它所產生的傳播學效應至今仍有待重新認識。四川文理學院教授,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范藻,通過《從歷史到藝術:血染的風采——傳播學視域下電視連續劇<血戰萬源>的啟示》一文,指出如何借助它來實現文化傳播意義、構建嶄新的萬源和川東革命老區的文化形象,就應該更好地選擇影視表現的現代傳媒載體,做好議程設置的意圖引導策略,實現歷史再現的形象重塑意義。
傳統村落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傳統村落“空心化”現象是當前傳統村落傳承與保護的關鍵性制約因素之一。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枝秀,通過《傳統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與治理策略》一文,提出傳統村落的“空心化”形成有城鎮化推進、村民生計等多種因素,須從制度、基礎設施、就業等宏觀,微觀層面加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