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想+李萍
[提 ?要]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黨風建設思想,創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黨風建設思想;他的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具有廣泛性和啟發性,對當前“四風”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具有重要借鑒和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黨風建設;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王新想(1985—),男,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李 萍(1983—),女,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63)
毛澤東是一位有著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長期革命和實踐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并用理論聯系實際,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回顧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過程,對當前“四風”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和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是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在總結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歷史經驗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從其思想發展的脈絡,可將其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初步形成階段
早在井岡山革命時期,毛澤東就開始對黨風建設進行探索,由于黨還處于幼年時期,各方面的思想理論還不成熟,直到遵義會議前夕,有關黨風建設思想才在黨內逐漸傳播。1921年,黨內出現以陳獨秀為首的右傾投機主義,毛澤東指出,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到工農群眾中去。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名學說中,他提出我們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指出革命想要取得勝利,不但我們黨和紅軍要堅強有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解決思想作風問題。毛澤東一直強調革命的勝利,與人民群眾是息息相關的,必須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關心人民群眾,“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是和他們呼吸相通地。”[1]
(二)正式形成階段
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以毛澤東為黨的領導人,在全黨范圍內開始抓黨風建設。1942年在《整頓黨的作風》中,他首次提出“黨風”這一概念,并指出“黨風即黨的作風”。“我們要完成打倒敵人的任務,必須完成這個整頓黨內作風的任務,學風和文風都是黨的作風。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著我們學。”[2]針對當時黨內存在一些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等不正之風,毛澤東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有效方針。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3]這里的“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標志著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正式形成。
(三)豐富和發展階段
建國前后,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繼續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前夕,毛澤東指出全體黨員干部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防止驕傲自滿,脫離群眾的不良風氣。同時他還明確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4]解放后,面對新的環境和勝利的成果,在黨內一些驕傲自滿,貪污浪費,脫離群眾的不良風氣滋生,對此毛澤東開展整黨和“三反”、“五反”運動。此外,毛澤東指出:“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的黨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在一很長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5]毛澤東一直把密切聯系黨群關系作為黨風建設的核心,在1957年3月《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中針對革命勝利后,一些黨員干部意志薄弱,爭名奪利等現象,毛澤東強調黨員干部要與群眾密切聯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
二、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黨風建設思想,創造性形成了自己的黨風建設思想,他的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具有廣泛性和啟發性,對當前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進一步加強黨風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堅持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當前,由于我國處在社會主義轉型階段,面對各種國內外形勢和環境的變化,黨內存在不良的“四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一些黨員干部只顧追求形式,圖虛名,對待基層實際情況不作深入調查,貫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做表面文章,嚴重脫離實際,脫離人民群眾,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相背離。這種不良歪風,嚴重破壞社會風氣,影響了黨的良好形象。早在延安整風時,毛澤東就提出整頓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嚴肅批評黨內存在的形式主義。因此,各級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多聽取群眾意見,尊重群眾的意愿;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錯誤思想,認真貫徹黨中央的八項規定,改進不良作風,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狠抓落實中,把改善民生和經濟發展作為著眼點。
(二)堅持黨的宗旨,樹立公仆意識,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
黨風問題的實質是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堅持反對官僚主義,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早在1933年,毛澤東就強調“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里。”[6]尤其官僚主義的存在,它嚴重脫離群眾,高高在上,擺官架子,疏離干部群眾的思想情感。習近平在2012年5月16日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上講話強調,黨員干部要從點滴入手,深入群眾,從具體事做起,杜絕官僚主義。
《決議》明確指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全黨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群眾路線,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堅定不移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7]作為人民公仆,密切聯系群眾,只有真正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心系民眾,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三)牢記“兩個務必”,加強執政意識,發揚謙虛謹慎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艱苦奮斗”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1956年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會議上,毛澤東就明確指出:“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8]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毛澤東都非常重視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并身體力行,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榜樣。
如今,處在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一些黨員干部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奢侈浪費,意志消沉,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此,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強調,要改進黨的作風,必須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反對鋪張浪費,講排場比闊氣,奉行享樂主義;同時他在西柏坡號召全黨同志牢記“兩個務必”,加強黨的執政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發揚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四)加強民主監督,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民主監督是端正黨風的重要方法。毛澤東指出:“我們充分地發揚了民主,就是把黨內、黨外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能使占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眾團結起來。做到了這些,我們的工作就會越做越好,我們遇到的困難就會很快克服,我們的事業就會順利的多。”[9]
當前一些黨員干部揮霍浪費錢財和社會資源,過分追求享受,嚴重阻礙了國家發展。早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指出:“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10]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勤儉節約,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持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同時,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發揮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的作用;黨員干部要密切聯系群眾,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要正確對待群眾的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充分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參考文獻]
[1][6][10]《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本書編寫組.學習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8]《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