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兩高”經濟帶
文丨林章琦(貴州省發改委西部開發研究室副主任)

加速構建“兩高”經濟帶特色現代產業基地,著力打造面向兩廣及泛珠經濟區的能源原材料、產業配套和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型工業基地。
貴州“兩高”經濟帶,是指貴陽至廣州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貴州段規劃建設的一條經濟走廊。2014年,貴州“兩高”沿線地區進入高鐵時代,形成連接西南和兩廣的方便、快捷、大運量的快速通道,為承接珠三角及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經濟合作帶來難得的機遇,對發揮貴州的資源優勢、推進兩地優勢互補、促進貴州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優化生產力布局產生重大影響。“兩高”建成通車,極大提升貴州省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強化開放倒閉機制的激勵作用,促進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
“兩高”建成通車,標志著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實現大連通。“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南線)起于重慶,目前有渝新歐鐵路貫穿全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從我國沿海港口(含廣州港)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兩高”建成通車,以貴陽為節點,背上有連接重慶、蘭州、烏魯木齊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南下有“兩高”連通起來,形成一個涉及65個國家、44億人口、21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的超大經濟區域,對貴州和沿線省區是從未有過的巨大發展機遇。
“兩高”建成通車,將形成貴州省直接通往珠三角特別是廣州、深圳、香港等國際港口距離最近的出海新通道,并將構建起貴州—廣東的航空、鐵路和高速公路相結合的快速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兩高”建成后,貴陽—廣州的鐵路和公路運輸能力將比現在增加3倍以上,將大大改善我省南下出海的交通運輸條件,并使貴州大西南交通樞紐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
構建貴州“兩高”經濟帶的發展布局,應結合區域經濟和產業集聚的發展模式,以貴廣高鐵和貴廣高速公路為發展主軸,以“兩高”快速通道上的中央城市、交通樞紐、產業園區和旅游區為載體,以連接“兩高”沿線區域的交通干線為網絡,構建“一帶、一核、三圈、五基地”的經濟帶總體結構。
“一帶”——即依托貴廣高鐵和貴廣高速公路為發展主軸線,形成貴州“兩高”沿線經濟帶。“一核”——即以省會城市貴陽(包括貴安新區)為貴廣“兩高”經濟帶的北部極心。對接南部極心廣州市,打造帶動貴州“兩高”經濟帶發展的核心發展區。“三圈”——即重點打造對接兩廣、承接珠三角經濟區產業專業的貴陽都市經濟圈,都(勻)—凱(里)城市經濟圈,“黎(平)從(江)榕(江)”特色產業和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圈。“五基地”——即圍繞構建“兩高”經濟帶,重點打造對接兩廣、連接珠三角經濟區及港澳的區域合作與產業承接及配套的新型工業和大數據產業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及供應基地、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和休閑避暑度假基地、現代商貿物流基地,科技研發和教育培訓基地。
貴州建設“兩高”經濟帶的發展重點是,加速構建“兩高”經濟帶特色現代產業基地,著力打造面向兩廣及泛珠經濟區的能源原材料、產業配套和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型工業基地。重點發展區域應集中在:
貴陽核心發展區——包括貴陽市和貴安新區,以及鄰近貴陽的龍里、貴定等區域。該區域既是國家級黔中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又是經濟帶的北部經濟中心和最主要的產業、人口集聚區,對貴州“兩高”經濟帶發展具有“龍頭”帶動作用。
都勻—凱里區域——包括經濟帶中部的都勻市和凱里市,以及都勻周邊福泉、昌明、獨山、三都和凱里周邊丹寨、麻江等區域。該區域是國家級黔中經濟區東南部的兩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以都勻—凱里為核心,以周邊市縣為經濟腹地,以連接周邊區域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為網絡,重點打造貴州“兩高”經濟帶中部的大中型城市組團、重要的產業承接轉移與配套基地、區域性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特色農產品基地和生態文化旅游與休閑度假目的地。
“黎從榕”區域——包括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從江縣和榕江縣。該區域是我省“兩高”經濟帶的橋頭堡和民族地區,具有發展空間大、生態環境好、文化旅游資源富集等優勢,重點打造“兩高”經濟帶的產業承接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和以生態民族文化、休閑度假、康體養身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