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納天下英才 海歸效力貴州
——歐美同學會第四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貴陽)峰會將舉行
文丨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袁 燕 王遠白
發展的中國需要更多海外人才,開放的中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英才。今天,開放的貴州向世界伸出了有力的歡迎臂膀,“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
近代以來,我國大批留學人員負笈求學,承載著中華兒女追尋民族復興的夢想,伴隨著我國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后到富強的偉大歷史性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發展的中國需要更多海外人才,開放的中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英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今年7月27日至31日,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和貴州省委、省政府共同舉辦的“歐美同學會第四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貴陽)峰會”將在貴陽舉行。屆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陳竺將出席會議并致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馬歇爾等將作主旨演講。
“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開放的貴州向世界伸出歡迎的臂膀.
歐美同學會成立于100年前的民族危難之時,成立伊始就投身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事業。改革開放以來,歐美同學會大力實施“報國計劃”,成為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群眾團體。
此前,前三屆歐美同學會年會分別在天津、南京、武漢等地舉辦。如今,第四屆年會為何選擇在貴陽舉辦?
貴州省委統戰部長劉曉凱高度重視留學人員這一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力量。為此,2008年省委統戰部推動成立了貴州省留學人員聯誼會(貴州歐美同學會),2014年5月,省委統戰部攜手貴陽市委市政府,向歐美同學會申請授予貴陽“留學報國”基地,同時申請在貴陽舉辦“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四屆年會和海歸創新創業峰會(貴陽)”并獲得同意。省委書記趙克志對本屆峰會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工作,務求實效。”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要求:“要加大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的活動內容,并與省里重點發展的產業結合好。”
為把本屆峰會舉辦好,2014年9月,省委統戰部和貴陽市委統戰部還派人到武漢對第三屆年會進行了學習觀摩。
貴州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貴州海外聯誼會副會長王茂愛告訴記者,依托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的人才、智力、資本優勢,促進我省大數據、大健康等重點產業發展。服務我省開放帶動、創新驅動戰略,是本次年會的目的。
此次峰會,將由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論壇、中國通用航空發展論壇、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等組成,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將與貴州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貴州重點產業發展進行深入交流合作,一批大數據、通用航空、煤層氣、生物制藥、高效農業等產業項目將簽約落地,涉及金額逾百億元,同時將舉行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留學報國貴陽基地、黔西南基地,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海歸創業學院(貴陽)授牌儀式。海外代表攜帶的216個項目、國內代表攜帶的90個項目將與貴陽有關方面對接,項目涉及互聯網、航空、生命科技、大數據、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
歐美同學會第四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貴陽)峰會”在貴州舉辦,昭示著貴州“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積極引進和用好海外人才”的開放胸懷,也展示出貴州日漸成為海歸人員大展身手的廣闊舞臺。
程劍平教授就在貴州找到了事業的歸宿。1999年12月程劍平赴以色列留學,攻讀海法大學進化生物學博士學位。
程劍平跟貴州的緣分,源于“第二屆海外留學人員團體負責人代表座談會暨為國服務團東北、西部行活動”,并成為這次“西部貴州行”活動爭取引進到貴州的海外人才重點對象。
通過項目對接、實地考察,程劍平感受到貴州發展對科學技術及其各種人才的渴求。于是,他打消了回廣東的念頭,選擇到貴州大學工作。
一次在黔南州鄉村調研,他被石漠化地區由于缺水導致的貧困所震撼,從此一心撲在貴州石漠化治理工作上。
這些年來,程劍平率領的貴州大學農學院石漠化治理研究課題組在貴州省典型的巖溶地區——長順縣威遠鎮威建立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驗基地,在消化以色列高效旱作農業核心技術(滴灌)的基礎上,結合貴州省情,提出“從空中取水”的新理念,創造了“覆膜集雨、潤濕灌溉”技術體系。
如今,程劍平發明的這套技術體系已在黔南、黔西南、畢節、安順等地州推廣應用,極大地改變了石漠化地區的集水蓄水難題,使得這些地區的貧困狀況得到較大改善。
飛速發展的貴州,也吸引著海歸前來創業。貴州太瑞生諾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平生博士,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63歲的胡平生是瑞典籍貴陽人,曾在瑞典留學和工作長達23年之久,是瑞典皇家醫學院分子藥理學博士。
2010年,胡平生受貴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邀請,將企業落戶高新區。并在場地、住房、稅收、證件辦理等方面都獲走“綠色通道”。
同時,貴州醫科大學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在貴州醫科大學的邀請下,胡平生帶領團隊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建立了腫瘤生物治療中心、腫瘤分子診斷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
如今,胡平生的團隊擁有45項專利,30項獲得國際專利授權,其團隊因為研發生物治療腫瘤的SentoClone技術而享譽世界。
同為醫學人才的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庹必光教授,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留學報國的海歸。

在貴州醫科大學的邀請下,心系故土的胡平生帶領團隊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建立了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圖為工作人員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做實驗。
2006年8月,庹必光從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留學歸來,憑借在腸上皮細胞離子轉運研究方面作出的成績及在國際同行中的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多家大醫院都對他青眼有加,但他毅然選擇回到貴州:“貴州是我的家鄉,這一方水土養育了我,我要回報家鄉。”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庹必光教授及團隊承擔的項目“腸粘膜上皮細胞碳酸氫鹽分泌及其機制的研究”,在該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事實上,在貴州像程劍平、胡平生和庹必光這樣的海歸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貴州省有歸國留學人員約三千人。
貴州歐美同學會成立后,搭建工作班子、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建立議事制度等舉措完善組織機構。通過舉辦“貴州留學人員讀書班”、創建“留學報國·建設貴州”基地活動、聯合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留學人員創業園”,延伸觸角,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留學人員聯誼會、設立專業分會,與“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聯系,爭取支持和指導。還借助貴州海外聯誼會平臺,加大與海外的聯系交流......一批留學人員在貴州歐美同學會這面旗幟下成長起來,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建功立業——
投身扶貧開發,智力幫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組建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建立“覆膜集雨、潤濕灌溉”科技示范基地,探索解決喀斯特、石漠化嚴重地區人畜用水難題。組織專家參加助推武陵山區扶貧開發,與玉屏縣簽訂對口幫扶框架協議,積極開展“同心對口幫扶”、“村企創富行動”等,并協助引進一個投資額為1.2億的污水處理環保項目。
注重會員培養,搭建平臺,積極開展活動。貴州師范大學留聯會組織會員積極支持雷山縣控拜村控拜銀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遵義醫學院留聯會組織開展同心專家定點幫扶偏遠鄉村同步小康鄉村義診活動。
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貴州財經大學和厄立特里亞高等教育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孔子學院于2013年5月成立,留學人員承擔了孔子學院的主要建設工作......
(責任編輯/奚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