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雅
臨床常見一些西醫診斷的慢性胃炎患者,進食后覺得飽脹不適,餐前饑餓時又覺心悸頭暈、出冷汗等,這種胃病中醫治療效果更好。
對這類脾胃虛弱、心下虛痰虛實癥狀并見證候,如單施“攻、消”治療法,勢必餐前“低血糖”反應更重;如果單施“補、益”之法,則會致餐后胃脘更堵更脹。西醫常用胃腸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往往收效甚微。
中醫金元脾胃病大家李東垣之消補兼施名方枳實消痞丸,療效獨到。方藥由干生姜、甘草(炙)、麥芽曲、白茯苓、白術各6克,半夏曲、人參各9克,厚樸(炙)12克,枳實、黃連各15克組成,能溫補脾胃,增強消化道吸收功能。
方中,人參、炒白術、茯苓、炙甘草可溫補脾胃,枳實可以行氣,黃連助瀉熱開郁,干姜溫中散結,厚樸可以燥濕除滿,麥芽曲可以消食去滯,半夏曲具有溫胃化痰之功。數藥并舉,使得本方消積除滿,清熱補虛,治療脾胃虛熱、心下虛痞、不欲飲食、身體懶倦者臨床療效尚佳,顯示出祖國醫學在辨證施治,靈活機動,標本兼治方面確有獨到優勢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