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娟 秦笑笑 徐寧寧 劉晨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41
摘 要: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聲樂課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技能課程。然而,多年來該門課程卻存在著培養目標不明確、授課形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制約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建設和學生的質量提高。該文從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革辦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聲樂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c)-0241-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國家大力提倡發展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要求“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這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幼兒園需要的是高學歷、好素質,能勝任幼兒園教育改革的綜合型人才。這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依據幼兒園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出高學歷、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當前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聲樂課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技能課程,學生通過聲樂課堂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并在實際幼兒聲樂教學中得以靈活運用。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學前教育聲樂課還存在種種弊端,致使學前教育專業性不夠突出、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與幼兒園實際教學需要不相適應。該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對當前學前教育聲樂課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課堂教學的一些改革辦法。
1 學生培養目標不明確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將其定位為高等音樂專業院校的培養方向。在教學中,以美聲藝術歌曲演唱為主要教學內容。教師在教材的選用、授課的形式、評價的標準等方面大都參照的是音樂專業的聲樂教學模式。讓非專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專業的聲樂技能,混淆了“專業聲樂”與“學前聲樂”的區別,聲樂教師的誤解導致了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盲目追求聲樂演唱技能訓練,忽視了幼兒歌曲的學習與演唱,對聲樂課也失去了興趣和動力。
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為幼兒園、早教機構輸送優秀幼兒教師,不是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學前聲樂教育應該具有自己的專業特點,因此,學校在幼兒教師培養上,必須要明確為幼兒教育服務的原則,聲樂教師要在聲樂教學中偱循誘導、不斷地滲透,讓學生在掌握聲樂的基本演唱技巧的基礎上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深入系統地學習兒童歌曲的唱法和教法。為了突出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多增加兒童歌曲演唱與兒歌表演的內容,要與專業的聲樂課程有所區分,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都要遵循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宗旨,充分發揮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使學生能在將來工作崗位上學以致用。
2 教師授課形式單一
在幼兒園新課程改革中,藝術課程的實施已實現綜合化,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備較強的藝術綜合素養。不但要掌握科學的發聲,還要自彈自唱、兒歌表演、兒童合唱、兒童聲樂教學等多種技能。但是,現在許多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課堂上,教學內容過于單調,大都是單一的發聲、唱歌。聲樂課堂不但枯燥無味,而且限制了學生藝術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聲樂課堂中,聲樂教師應該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準確定位,改變枯燥無味的傳統課堂模式,變換、創新課堂教學,在課堂上應該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加強旨培養藝術文化素養和提高實用技能的課程。運用單獨課、小組課、欣賞課、表演課、理論課、觀摩課相結合的多種授課方式。通過互動、游戲、觀摩、律動、表演、互評等方式,全面營造師生互動、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聲樂教師靈活的教學手段,讓課堂中充滿歡樂,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不但豐富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上課效率。
3 課程設置與課程評價制度不合理
聲樂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備教學技能課,卻在許多高校中被認定為專業選修課,而且一般只安排一到兩年,由于課時量的限制,無法將幼兒歌曲演唱與表演、幼兒合唱、聲樂欣賞以及培養幼兒教師音樂綜合能力的相關課程充分讓學生學透。另外,該門課程的評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高校大都沿用考試時每人演唱一首歌曲的評分制度進行考核,這種單一的評分制度大大限制了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的發揮,致使學生只重視演唱藝術歌曲,忽略兒歌演唱及表演,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在課程性質上應改為專業必修課,在課時設定上,應該把課時延長至兩年到三年,學生大三的時候在聲樂課堂中應加入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進幼兒園進行聲樂課的實際教學,只有通過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才能達到學與用相統一,更利于學生就業。另外,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考試內容應包括:學生的獨唱、合唱、兒歌表演、分聲部合唱等內容。這種課程評價方式對學生全方面藝術素養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4 聲樂教學與實踐相脫離,不利于學生就業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長期缺乏與幼兒園課教學的交流合作,對兒童的發聲特征與演唱特點關注較少,致使多年以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教學一直在“閉門造車”。學生由于接觸的幼兒歌曲較少,他們對兒童的嗓音特點和發聲概念甚至如何去教十分懵懂。往往是在大學期間聲樂基礎課上所學的聲樂知識、發聲技巧基本用不上。她們甚至錯誤地認為幼兒歌曲演唱就是捏著嗓子、模仿兒童用白聲、真聲去范唱,這樣的聲樂課堂是無效的。
在聲樂教學中,應建立和完善學前聲樂課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在聲樂課堂上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演唱、表演兒童歌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如何去教授兒童唱歌,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作為一種特定職業定向的專業,應在課堂上體現具備自己專業的特點,應該讓學生早接觸、多實踐具有該專業特點的課程。聲樂教師可以嘗試實施增加以下教學內容:(1)在課堂中設置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中互動交流,學生之間模擬情境的進行實踐活動,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兒童心理學的知識,進行換位思考,嘗試用幼兒的思維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學習聲樂,讓學生親身體會聲樂教學特點、掌握教學技巧。(2)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學業展示活動。學業展示的內容涉及聲樂、舞蹈、合唱指揮、兒歌表演等課堂教學內容,這種比賽性質的教學成果展示,能夠推動學生抓緊課余時間加強基本功訓練,實現課內、課外的有效銜接。(3)學校和教師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日常歌唱教學活動情況,親身去體會、了解幼兒園音樂教學狀況。學生只有通過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多看、多學、多想、多練,才能真正了解幼兒園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要領。
綜上所述,作為聲樂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充分尊重學前教育專業的特征,并根據社會發展和幼兒園教育的需要,教育教學要不斷地與社會接軌,不斷地吸收聲樂教學的新思維、新方法,在學前聲樂課堂中運用科學的聲樂施教方法,來為學前教育專業的需要服務,為學生的就業服務。
參考文獻
[1] 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修訂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王海英.學前教育社會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 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4] 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2.
[5] 謝嘉幸,徐緒標.音樂教育的研究與實踐[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