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妮
[摘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是引導高職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增強“三個自信”的重要課程。課程總體設計對于整體把握課程,理清教學的脈絡,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該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及課程考核的設計。
[關鍵詞]高職;《概論》課;教學;總體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 01-015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1-07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為“概論”)課程是中宣部、教育部[2005]5號文件規定的高等學校各專業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的課程。在引導高職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整體把握好課程,理清教學的脈絡,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課程總體設計尤為重要。
一、“概論”課課程的教學目標
課程的目標在于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使其系統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大理論成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精神實質,提高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二、“概論”課課程設計的理念
基于課程性質和高職學生特點,以“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教育思想為指導,貫徹“意識、信念和責任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思想,確定“概論”課程設計理念為:
(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政治性
通過問題引導,直面和正確回答大學生關心和疑惑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堅定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自覺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堅持以生為本——突出主體性
從高職學生的特點和未來職業崗位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堅持實踐育人——突出實效性
注重知行統一,強化實踐教學,創新實踐育人方法途徑,通過實踐教學堅定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使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真學、真懂、真信、真行。
三、“概論”課課程設計的思路
圍繞“三個堅持,三個突出”的課程設計理念,針對課程導人、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及課程考核等教學主要要素進行設計。
(一)課程導入的設計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概論”課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從課程導入的設計開始。為了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教學的狀態,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課程導入時選取學生能較好接受的案例,通過圖片、音頻視頻或圖表等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再根據教學的內容提出相關的理論問題,就能較好地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如,講“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一內容時,可以通過我國目前生態存在的環境、資源等問題,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呈現,引起學生對生態的關注和思考,進而認識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一設計為學生學習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內容做了好的鋪墊。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由于本教材是本專科一本通,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必須從高職學生的實際和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出發,以教材為綱,把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中國與世界相結合”三視角,梳理教材內容;以“精”“新”“管用”為原則,選擇教學重點、理論難點、社會熱點和思想凝點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
一方面,對全書總體內容進行梳理,從整體和全局人手,整合出專題或模塊,合理分配時間;另一方面,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適用性,做到“四個結合”:
1.結合國家重大理論問題、現實重點、熱點問題等,根據不同時期形勢的變化及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把重大理論問題、現實重點、熱點問題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使教學內容不但體現課程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學性,更體現時代性。
2.結合廣西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廣西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現狀、廣西與東盟對外開放現狀、廣西新農村建設等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指導廣西建設的自覺性,提高學生運用本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解答和解決地區發展面臨現實問題的能力。
3.結合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交通類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方向,將廣西大交通建設的偉大成就及未來發展前景引入教學,增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度和認同感,增強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信心,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職業能力。
4.結合高職生群體樸素純真、有上進心、有理想、敢追求,但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實際經驗,同時,比較注重物質追求而缺乏精神層次的恒定追求,比較注重張揚個性而缺乏社會責任感,思想比較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心智又不夠成熟容易產生動搖和困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他們堅定對共產黨的信任、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使他們最終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endprint
(三)教學模式的設計
1.構建“事一思一識一實”教學模式。以事實的感染力、思考的深刻性、知識的系統性、實踐的現實性,提高學生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解決教學脫離實際、課堂沉悶等問題,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生動性、針對性和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貫徹“事一思一識一實”教學實踐。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開展互動式主題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促進“事一思一識一實”各環節的優化。課堂實踐主要通過時事點評、討論、辯論、課件演示并講解等進行;社會實踐主要通過“雙基地”教學、社會調查、參觀等進行;網絡實踐主要通過網上參觀、網上閱讀、網上影院等進行。建立校園、社會、網絡三課堂的聯動機制,搭建“識”和“實”的橋梁,積極發揮課堂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陣地育人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設計
1.教學方法的設計
從調動學生學習“概論”課的積極性,提高“概論”課教學實效性出發,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學方法上本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靈活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力求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使理論問題化,觀點具體化,過程互動化,構筑“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平臺。
(1)理論精講法。“概論”是一門理論性強的課程,需要通過教師梳理教學內容要點、脈絡、邏輯、重點,講清理論問題,為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奠定理論基礎。
(2)問題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內容,提出問題或列出習題,先讓同學思考,再組織他們討論,最后由教師幫助分析、歸結,引出正確結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案例教學法。結合教材內容,選擇經典案例,剖析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案例教學,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比較教學法。通過比較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可以是本國的縱向比,也可以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橫向比。通過比較,理論的內容更豐富,學生視野更開闊,更能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堅定信心。
(5)實踐教學法。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文化主題活動為載體,以實踐為途徑,通過聘請專家、企業家來校作報告,建立了校內、校外德育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參觀、技能訓練、志愿服務、社會調研等實踐教學活動,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2.教學手段的設計
在教學手段方面,一方面,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實現圖文并茂、聲情并茂,使理論具體化、直觀化,便于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載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教學互動,延伸教學的時空。
(五)課程考核的設計
建立注重過程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堅持將課程的成績評定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相聯系,實施“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使課程評價方式具有“過程評價”、“量化評價”和“多元主體評價”的特點。在考核內容上注重能力,在考核形式上注重多樣化,在考核管理上注重過程管理,在考核機制上注重多種獎勵機制,改變“一考定成敗”的弊端。
四、結束語
高職“概論”課的整體設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從課程設計的理念開始,到課程的導入、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再到課程考核都要設計好,這樣才能使學生提高學習“概論”課的興趣和積極性,在總的方面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有比較系統的認識,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精神實質,提高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概論》課的說服力,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進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