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洪等
摘 要:為了探究不同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效果,于2014年進行了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等3種藥劑在水稻紋枯病盛發期用藥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27.8%噻呋·己唑醇懸浮劑和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3種藥劑,在水稻生長中后期紋枯病發生嚴重時(盛發期)用藥一次,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都較差。建議這3種藥劑作為預防藥劑使用,在水稻紋枯病發病初期使用,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水稻紋枯病;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0-96-02
水稻紋枯病是建湖縣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盛發期長、自然為害程度重、產量損失大。近年來,水稻紋枯病防治藥劑上市新品種驟增,為了探究不同藥劑在水稻紋枯病盛發期用藥的效果,筆者于2014年開展了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等3種對水稻紋枯病預防效果較好的新藥劑在水稻紋枯病盛發期用藥的田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試驗對象、作物品種 試驗對象:重發田塊水稻紋枯?。ㄊl期),試驗作物:粳稻(淮稻5號)。
1.1.2 供試藥劑(1)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4%吡唑醚菌酯、20%己唑醇,南京南農農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2)27.8%噻呋·己唑醇懸浮劑(宇龍滿倉,13.9%噻呋酰胺、13.9%己唑醇,浙江博仕達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3)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金漫穗,9%噻呋酰胺、18%戊唑醇,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1)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30mL/667m2;(2)27.8%噻呋·己唑醇懸浮劑30mL/667m2;(3)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30mL/667m2;(4)ck(空白對照,噴等量清水)。每個處理均不設重復,共4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133.4m2,隨機排列。
1.2.2 施藥方法 試驗于8月22日用藥一次(藥前未使用過防治紋枯病的藥劑),用藥后到試驗調查結束也未用任何對水稻紋枯病有防治作用的其他藥劑。各小區按每667m2藥量對水30kg,用華達3WBD-16型電動噴霧器常規均勻噴霧。
1.3 試驗環境及栽培條件 試驗田設在建湖縣建陽鎮金橋村,為便于調查,選擇栽培方式為人工插秧的大田作為試驗田,試驗田為油泥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pH7.2。供試水稻于2014年6月23日移栽,密度均勻,株行距12cm×30cm,長勢與大面積無明顯差異。
1.4 試驗期間氣象資料 用藥時天氣多云,氣溫23~30℃,南風3~4級,藥后24h無雨。8月24日降雨88mm,8月28日降雨2mm,8月31日降雨24mm,9月2日降雨7mm,9月3日降雨14.5mm,9月4日降雨0.1mm。
1.5 調查分析
1.5.1 調查內容 每小區對角線式固定調查5點,每點5穴,共25穴。用藥前、藥后7d、藥后14d,分別調查病穴、病株、病級等病害發生情況,記載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計算各處理的病株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并調查各藥劑對作物的藥害情況。
1.5.2 分級標準 根據水稻葉鞘和葉片為害癥狀程度分級。0級:全株無病;1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1.5.3 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相對級值)調查總株數×9]×100
校正防效(%)=(1-[對照區藥前病指×施藥區藥后病指對照區藥后病指×施藥區藥前病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防效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27.8%噻呋·己唑醇懸浮劑和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3種藥劑,在水稻生長中后期(8月22日)紋枯病發生嚴重時(盛發期)用藥一次,對水稻紋枯病的治療效果都較差。藥后7d調查,3種藥劑的病指防效都低于42%;藥后14d調查,三者的病指防效均在50%以下,但均高于藥后7d的病指防效,說明3種劑均有較好的持效性。
2.2 對作物的影響分析 試驗期間對各藥劑處理進行目測觀察,未發現藥害及其它不良反應。
3 結論與討論
(1)由本次試驗得知,3種藥劑在水稻紋枯病盛發期用藥,效果均不佳,因此,建議用藥時間提前,作為預防藥劑使用,特別是水稻紋枯病發生嚴重的田塊,用藥時間更不可滯后,要在水稻紋枯病發病初期使用。為此進行的24%吡唑·己唑醇懸浮劑、27.8%噻呋·己唑醇懸浮劑和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3種藥劑,在2014年8月8日水稻紋枯病發病初期用藥1次的試驗,結果表明,用量均為30mL/667m2,7d后病指防效均超過87%,14d后病指防效均超過84%。
(2)水稻紋枯病在夏季高溫高濕的水稻田間,一旦發病,橫向、縱向發展都非常迅速,在防治上應掌握在發病初期(病穴率5%左右)開始用藥防治,防治效果較好,首遍用藥選擇持效性長的藥劑。在水稻紋枯病盛發期,應選擇速效性和持效性俱佳的復配劑使用,同時應適當加大其防治用量。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