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作業成本法克服了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中制造費用的發生與分攤標準的相關性越來越小的缺點,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精確度。結合當前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提出一些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企業;價格管理;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3-0009-01
一、目前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成本管理觀念陳舊。我國的企業成本管理一直局限于企業內部,所謂的企業成本管理無非就是降低消耗,增加產量;降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節約費用等,側重于產品成本的核算,過分強調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這樣的產品核算體系,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管理的需求。
2.分析數據滯后。一般來說,企業對成本管理的分析都僅僅停留在經濟活動之后所獲取的歷史數據上,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對事前事中的成本調控管理不能及時予以反饋,對產品在未來市場的占有份額、競爭潛力、發展前景無法進行科學的預測和前瞻。
3.成本核算方法落后。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仍然以產品作為成本分配的對象,以單位產品耗用某種資源占當前該類資源總額的比例作為所有間接制造成本分配依據。但隨著科技的高度發展,制造費用的發生與這些分攤標準的相關性越來越小,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分攤方法,必然導致成本信息失真。
二、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對策
1.樹立全員全過程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學的成本控制體系。成本管理是一種全員、全過程的管理,涉及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采購、生產制造、銷售等眾多環節與管理領域,這就需要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成本降低的積極性和重要性,積極主動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來,從而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全員成本控制體系。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技術開發環節控制;(2)采購環節控制;(3)生產制造環節控制;(4)銷售環節控制。
2.加強成本預測的管理。成本預測就是根據企業目前經營狀況和發展目標,利用專門的方法對企業未來成本水平和變動趨勢進行推測。通過成本預測,有助于提高預見性,減少盲目性,有利于成本控制,挖掘企業潛在的利潤,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企業要盈利必須做好目標利潤的規劃,常用的目標利潤規劃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法、比例預算法、利潤增長率法和上加法等。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設定總的目標利潤,根據總的目標利潤確定分廠、車間或子公司的目標利潤份額,并制定目標成本,確保目標利潤的完成。采用倒推法,在生產前確定銷售價格,再減去目標成本利潤,計算出目標成本,再將目標成本逐級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班組和個人,作為各責任單位的成本控制標準,以保證成本指標的切實貫徹;建立班組經濟核算在內的廠內經濟核算制,核算和控制各部門、班組和個人的生產消耗,檢查分析分解指標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保證成本指標的實現。
3.采用作業成本法核算。企業的生產制造過程中,間接費用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如設備的維護費用、訂單的處理費用、機器設備的調整準備費用、產品的質量檢驗費用、工藝裝備的設計制造費用等。這些間接費用的分攤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企業成本的核算,甚至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企業仍然按照原來單一標準分攤制造費用,必然導致成本核算失真。作業成本法克服了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中制造費用的發生與分攤標準的相關性越來越小的缺點,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精確度。
三、總結
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利潤是企業生存下去的根本,而構建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是獲取利潤的最佳途徑,因此,企業管理層應樹立全員全過程的成本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全體員工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來,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成本控制體系。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