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琳
河北省大廠縣城區第二小學
如何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謝琳
河北省大廠縣城區第二小學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活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難以想象的,這一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認可。而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又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低年級將孩子的拼音基礎打牢,寫字的基本功練好,到了中高年級學習起來才不會那么吃力,也為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且影響孩子的性格、行為、生活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關鍵時期,抓住這個時期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尤為重要!
如何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1.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進入一年級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充滿期待,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因勢利導,利用一些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兒歌、謎語、游戲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一開始就喜歡上語文。比如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常常利用順口溜、開火車等形式,使拼音字母活起來,幫助學生記憶。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再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2.學會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培養學生養成學會傾聽的習慣非常重要。低年級孩子中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從他們來到學校第一天開始,就要教導他們學會傾聽,養成傾聽的好習慣。現在不少學生上課不會聽講,不知道聽什么,別人回答問題認為與自己無關,而往往此時,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提煉出問題的要點,教會學生方法。因此,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要做到三到:耳到、眼到、心到。眼睛看著說話人的表情,耳朵聽著說話人的聲音,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說話人身上,訓練他們注意傾聽的習慣。
3.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寫漢字時,興趣極濃,字寫得很認真,教師可因勢利導,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使學生寫一手好字,必須先從握筆的方法和坐姿開始,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對不好的坐姿和握筆方法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書寫時,教師首先要以身示范,不論什么情況,只要面對學生都應該規范地書寫漢字,絕不潦草,不管是板書還是作業批改中,都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第一學段,寫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每節課都應不同程度的安排有寫字內容,還需要老師范寫。開始練習,要從田字格練起,寫字前,要認真“看”、“想”、“找”,“看”就是要仔細觀察、分析,找出字的結構特點(如字的結構,左窄右寬,上小下大,左低右高等),“想”就是想清字的書寫筆順,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擺放,“找”就是找出字的主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紅、臨寫,才能將一個字寫得規范、美觀。開始可能會難一些,可是好習慣一旦養成了,學生寫起字來得心應手,好習慣會陪伴他的一生!
4.培養學生獨自識字的習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采用編字謎、編生字故事、編兒歌、開火車等形式來進行識字教學。通過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來識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腦來記字,這樣更加令他們印象深刻,寫字的時候也更不容易錯。“開火車”也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識字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
5.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我很重視的。每一位教過語文的老師都明白,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單靠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學生日積月累的閱讀。而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與學生的閱讀是緊密相關的。為了擴大孩子們的閱讀量,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我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給他們推薦一些少兒讀物。動員孩子們將自己喜歡讀的書帶來放在班上的“圖書角里與同學交換著讀,每天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將自己最喜歡的書大聲地朗讀一段給大家聽。這樣,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做準備,班上的讀書氣氛相當濃厚,有的孩子一下課就捧著書認真讀,“圖書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書,有《十萬個為什么》、《宇宙的奧秘》的科普讀物,也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名著。
通過讀課外書,拓寬了孩子們的知識面,也能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為讓孩子們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對他們的一生都是影響重大的。
6.教會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教會學生課前預習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更有利于學生今后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段,會查字典,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必須教給學生方法,并進行檢查,多鼓勵。我是從一下幾個方面要求的:(1)借助拼音,讀通文章,畫出生字,不理解的字、詞盡量查字典解決。(2)給課文標自然段。(3)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4)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通過預習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7.培養孩子大膽發言,口語表達的能力。
口語表達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小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讓學生在進行充分的思考后發言表達出自己想法,逐步做到語句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而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因為只有通過思考才會解決疑問,教學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我們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學生的堅持來源于我們的堅持,而共同的堅持才能帶來成功。只要我們的教育能夠像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我們就會看到“花重錦官城”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