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莉 王 云 羨方悅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淺析幼師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的分類
孫雅莉王云羨方悅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任務型教學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結合幼師生特點,將其應用于幼師的英語教學是切實可行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變化選擇相應類型的任務是必不可少的。
幼師英語;任務型教學;分類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理論也逐漸引入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
由于職業的特點,幼師學生不僅要對音體美有全面的了解,并具備實際應用的能力,還要具有的國際化理念與先進經驗的職業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英語基礎,熟悉各國的文化風情以及國際上的通行規則、同時學生還要具有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經驗的能力。因此,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幼師的英語教學是切實可行的,但也要有所選擇。
現有的很多英語教材是以情景或主題進行編排,這就為任務的選擇提供了一定的范圍,也為學生完成任務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基礎。
(1)拼圖式任務(jigsaw tasks)。小組成員各持有故事的一部分,同伴之間需要經過合作將故事拼接完整,一般4人一組。這類任務不限于故事,可以是任何一個完整的信息載體,比如信件和表格等。
(2)信息差型任務(information-gap tasks)。兩人結對完成,兩人各持有對方不知道的信息,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通過交換信息得到對方所掌握的情況。此類活動還可以在活動后向第三者介紹所得信息,或將對方介紹的情況填入表格等。
(3)解決問題型任務(problem-solving tasks)。分配給學生一個任務和一些相關信息,學生需要經過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種,也可以是唯一的。
(4)選擇決定型任務(decision-making tasks)。讓學生通過討論達成一致意見,選擇一個決定。比如,學習有關環境保護內容時,可讓學生通過討論,投票選出大多數同學想做的一個保護環境的項目或一件公益事情。
(5)交換觀點型任務(opinion exchange tasks)。主要是讓學生表達不同的想法或不同的觀點。比如,針對“是否應發展私人汽車”這一話題,教師可以將持不同意見的學生分為兩組,讓學生各抒己見,不必相互接受對方的觀點。
(6)角色扮演(role-playing)。教師指派學習者擔任某種角色,并要求按照學習者自己理解的方式來扮演,并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習者能夠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滲入到活動中,通過非言語動作(手勢、面部表情等)來表達思想,使角色交際逐步向自然交際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表達思想的能力。通過這種活動,學習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把語言學習材料轉變成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任務,有利于把語言、技能和真實交際經驗統一在教學活動中,更便于學習者在真實、充滿活力的情境中感受語言的真諦。
(7)總結性報告。一個有效的組織方法是“Numbered Heads”。例如,學生4人一組,先由學生抽簽取得各自的編號(1-4號),然后由教師指定一組中的某號同學,這樣,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被點到并代表本組發言。
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個體生命客觀存在的個別差異,樹立承認、尊重個體生命獨特性和差異性的理念,因材施教。英語課堂上,教師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時也不可忽視這一點,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別需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充分的訓練機會,要能夠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讓學生投入情感并滲透著社會化自我表現的活動,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培養”。
1.靜態任務。
靜態任務只涉及視覺信息,用于單向的彌補信息差,如向別人描述簡單的事物等;動態任務涉及信息因素的變化,比如描述車禍、講故事等。對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教師可設計一些簡單的靜態任務,如描述簡單事物或過程等。
2.抽象任務。
抽象任務涉及非語境化的信息因素,比如發表一種觀點意見等。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有所變化。對處于中等層次或較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可設計一些動態性或抽象性任務,使其多思、多疑、多問,如讓他們用英語打電話、向旅行社訂票、匯報個人參與某項活動的體驗等,或設置對話,讓一方說服另一方,如就“中學生上網好不好”展開辯論等。
當然,每個學生都處于不斷變化中。所以,這種差異性任務教學,要求教師在設計英語學習任務時要考慮到這一點,關注學生的點滴變化,使任務的設計更有針對性。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變化選擇相應類型的任務在幼師英語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團隊精神。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實現了開放式學習,實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觀。
[1](澳)David Nunan著.任務型語言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美)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著,沈湘秦譯.自主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課題來源]本文為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研究項目“學前教育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引入ESP理念服務于培養目標的教學研究”(編號:2014YYJG334);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兩項:“學前教師英語教學技能職前訓練模式研究”(編號:13051290)和“面向農村學前教育的幼師專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編號:1210110)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