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英
貴州省威寧縣第四中學
淺談初中英語課堂小組活動
趙海英
貴州省威寧縣第四中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形式,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主要途徑。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教師們逐漸更新了教育觀念,注重以人為本,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設計和進行英語教學,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特別是課堂上組織小組活動,可以給學生創造較好的語言練習和應用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與此同時,在小組活動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1.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活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每一堂課前,學生都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有的新學課文較簡單,與已學知識聯系甚密,學生無需過多的指導,做過多的準備,就能在課堂上順利對話,而有的則比較難。針對較難的課文,教師可留下一系列的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查閱相關材料,以豐富自己的話題。這樣,在充分的準備工作之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就有話可說,表現踴躍。
2.教師要精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除了課文中相關的話題,教師所給的話題既要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語言活動的欲望,又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在學New standard初一年級上冊Module 5 Healthy food這一模塊時,我為學生設計了What fruit do you like?What drink do you like?What food do you like?等話題,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課后學生查字典、查資料,興趣盎然。也可讓學生先從自己一天三餐通常吃什么開始交流,學生聽到這個與自己生活相關的話題都踴躍發言,而后把話題一轉,討論“Do you think you are having healthy food?”學生開始從自己的飲食中關注什么是healthy food,什么是unhealthy food。再如,在教學New standard初三年級上冊Module 6 Save our world時,讓學生討論環境問題,如果純粹是就題論題,學生可能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在設計話題時可以聯系實際,讓學生審察一下本地的環境污染問題,找出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及建設性的建議。當代的學生都是思維敏捷、富有個性和個人見解的年輕人,于是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如針對資源提出了“reduce,reuse,recycle”等建議,令人贊嘆。
3.教師要密切關注小組活動的進程。
在活動進行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小組活動的進程,關注每個小組及每個小組成員的表現。有的學生積極主動,很容易成為小組活動的中心。而有的學生不主動,不多發言,只聽別人說,不發表個人意見。久而久之,這樣的學生就容易不合群,認為小組活動與他們無關,產生怕開口甚至厭學英語的心理。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多鼓勵,適時引導,讓他們敢開口,敢自己爭取發言的機會,從自己的發言中找回自信,融入小組活動之中。對于在活動中遇到的語言問題,教師可隨時幫助解決。教師在課堂中要深入每一個活動小組,引導他們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并且力求創造一種較為寬松的討論環境,讓那些較為膽小、較為內向的學生消除焦慮感,培養他們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討論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在請學生展示討論結果時可用輪流的辦法,使得發言不是少數學生的專利。
4.教師要給小組活動以恰當的評價及延伸。
在課堂上,可以留幾分鐘分別請幾組同學到前面表演,給他們以展示小組活動成果的機會,同時請臺下的學生指出他們的優點和錯誤,并評出表演最佳組合,讓學生有競爭意識。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給予適當的評價,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活動,使每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并且在小組活動后布置課堂延伸活動來進一步加強鞏固小組活動。比如“在餐館用餐”這個小組活動進行過后,經過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學生積極性更高,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設置House of dumplings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課余也能夠鍛煉點菜吃飯時的日常交際用語,而且也豐富了課余生活。
例如:在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坐在最后的一組學生自始至終沒按教師的要求進行語言交際,而是默默坐著,跟其他小組的情形產生強烈的反差。看著他們無奈、無助的表情,我明白了他們應該是屬于“學困生”之列。我馬上意識到:教師在分組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尊重不同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小組活動是一種合作學習,它是由教師設計教學、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活動。我認為,教師在分組時不要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那些基礎差的學生。為使會話完成得快,正確率又高,教師在分組時要注意不同程度學生間的搭配,且布置任務要到位。可安排接受能力好的學生與差一點的學生積極配合,相互幫助。各成員的活動目的及分工要清楚、具體,有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緊時間完成學習任務的;有答疑員,由一名學習好的同學擔任,負責本組學習任務的完成等等,這樣學生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如果該教師注意了這些,基礎差的學生就會在小組活動中獲得幫助,增加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原來上課張不開嘴的,慢慢地以后就能不斷進步,從而使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在發揮學生合作精神的同時,又能減少兩極分化的現象,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初中英語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是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課外活動,才能取得更大效益。許多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很多得益于校外的英語實踐活動。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外英語實踐活動的指導,加強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課內教學帶動課外活動,以便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此外,教師要多為小組設計合作性、自主性、能動性強的課后作業。我一般每月為各小組設計一個主題,如英語書法大賽、閱讀大賽等;每月舉行一次小組間的超級英語課內劇比賽,允許學生在課文原有內容上更改情節、自編劇本,凡有創意的改動都可以在比賽中加分。從而促使學生積極運用所學英語,提高其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小組活動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設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小組交互式語言練習活動。雖然在小組活動的初級階段還會有一些問題存在,可是隨著小組活動的常態化、師生間關于這些活動經驗教訓的不斷積累,會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而且我們的教學實踐也一再證明:小組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該把英語課堂中的小組活動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培養既有語言知識又有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