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昕
石家莊市欒城區欒城鎮聶家莊學校
組織課堂討論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溫昕
石家莊市欒城區欒城鎮聶家莊學校
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般是問題提出后,我們就挑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當個別同學的問題得到肯定后,就從此剎車,用個別同學的答案代替了大多數同學的想法;或者說雖有學生的小組討論活動,但都是流于形式,沒有實效性,缺少一定的思考,學生還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思維混亂,沒有深度;也不會傾聽、不關注其他同學的發言。而有效的課堂討論,是在課堂情景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往互動的前提下,參與討論的所有成員利用可靠的知識,針對某一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嚴謹思維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討論;有效性
數學課堂討論是一種互動的教學方式,也是啟發式教學的基本方法,它對于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發揮他們的個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批判思維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在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課堂討論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討論的問題沒有多大價值,討論的組織引導不夠到位,討論的結論膚淺、無意義,討論的評價空洞無物。學生在討論中幾乎不及題旨地說說笑笑,哄哄鬧鬧,看起來熱熱烈烈,實際上毫無收獲。所以,要想使課堂討論真正具有教學價值,必須對課堂討論進行改革和創新。
課堂討論組織的好壞,產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組織的不好會出現冷場現象或偏離中心議題,變成拉呱雜談,貌似熱鬧,但無成效,討論的遺議題必須富有知識結構和思維內涵,而且難度適中。討論題的設計從以下各方面去展開:
1.從學生認知情感方面展開。
要使課堂討論能夠展開,教師要善于尋找疑點,巧設問題,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特別是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然而學生的認知過程還伴有情感因素,只有以情感為動力,以認知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諧發展,巧設的問題也能學生的認知水平,這也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以培養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使課堂討論能在充滿情趣而且熱烈的氛圍中進行。
2.從議題的難易度方面展開。
把握好議題的難易度應從學生知識的基礎和認識水平為主要依據,提出問題的難易度應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為太高和太低會導致多數學生坐冷板凳、興味索然或對答如流,無法做深層次的展開而進行討論,就不能達到教師的與定目標,不同的難易度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討論是有目的的,因此要有明確的要求。在每一次討論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提出時間要求,分組要求和紀律要求。分組要充分考慮中差學生的合理搭配,一般四至六人為一小組,小組成員間還要進行一定的分工,如設立組長、信息員、小組發言人等,以便在具體討論時,各司其責,從參與、合作交流,這樣的分工還可采取輪崗制,定期交換,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能量,充分體現每一個人的才能。討論中教師要求學生增強民主意識和責任感,認真對待討論,避免湊熱鬧,走過場的現象發生。組織討論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學生展開討論后,要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把握火候,選擇時機,進行啟發、點拔、便討論向縱深發展。這樣,就給學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較多的空間,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求異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討論不是放羊,要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各討論組,聽取他們的討論,必要時可以介入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巡視中要注意捕捉有用的信息,向其它小組傳輸,發揮各討論小組之間的“對話中轉站”的作用,激發組與組之間的討論。例如:我在講“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利用學具探究學過的平面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學生討論后,個別小組匯報,當說到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時,其它小組的同學立即起來質疑:“你說的不對,我們認為平行四邊形也是軸對稱圖形。”“一石激起千層浪”兩個迥然不同的結論使學生陷入矛盾之中,我趁機讓學生圍繞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相等時是軸對稱圖形,一般的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即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又樹立了學生想獲得更多知識的信心,使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精于分析思考問題,巧于解決問題。
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明辨是非,增長知識,還要重視社會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在組織課堂討論要講究方式、方法和方向。在討論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說出來,也接收到其他同學的信息,做到加強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要求在討論是必須尊重每個同學的發言,特別是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讓他們多幾次發言的機會,從他們的意見中捕捉閃光點來引導,鼓勵他們坦誠相見,互幫互學。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他們積極參與,才能集中注意,開動腦筋。教師盡量做到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自己說,學生能想的,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對于有爭議或尚未察覺的重要問題,教師及時加以啟發引導,還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課堂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并實現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是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改變以往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