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進
(上海商學院 外語學院,上海 200235)
2014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時隔半年,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中,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給出了全面解讀,指出了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三個特征:“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進入了“增長速度換擋期”,我國經濟已處于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的發展時期。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為我國的商貿發展指明了方向,使得中國的商貿領域處在極為珍貴的戰略機遇期和轉型期。可以預見,下一個10年乃至20年,在中國商貿增長日趨合理的同時,中國商貿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幅提升,對全球經濟產業鏈的影響呈現漸進式和滲透型的特點。新常態下的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使得商務英語翻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也對我國高校的商務翻譯人才的培養機制提出了新挑戰,如何培養具有較強商務翻譯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因此,適應經濟新常態下商貿活動的需要,改革商務翻譯落后模式,無疑成為當今重要的研究課題。
商務英語是指商務用途的英語,服務于商務活動,是商務知識和語言知識的綜合體。由于商務英語是從普通英語中分離出來,因此它與普通英語有著諸多共性,主要表現在語言特征的相似性上;另一方面,由于它涵蓋了商務活動各領域,因此具有較強的社會功能性。商務英語翻譯是國際商務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涉及行業眾多。它要求譯文行文正式、用詞精準、信息全面,因此優秀商務翻譯人才應注重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強化語音、理解力和表達力上的基本功,同時還應側重其專業素質的提高,在外貿實務和營銷實務中不斷拓寬專業知識、積累專業詞匯。毋庸置疑,商務英語的獨特性決定了對商務英語翻譯人才的更高要求,也為商務翻譯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只有那些既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又具備豐富的商務知識,并在商務翻譯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的人才,才符合經濟新常態下優秀商務翻譯人才的標準。
商務英語的文本和語篇涉及類型較多,包括商務合同、商務廣告、商務信函、企業的外宣材料等,商務英語翻譯強調多樣性、目的性和功能性。正如蔣華所分析,“從文本類型而言,商務英語翻譯可分為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在翻譯中應針對不同文本類型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如針對呼喚特性的商務廣告和具有信息傳達特性的企業宣傳資料的翻譯策略時,必須強調功能目的論的應用和指導作用,即根據文本的信息功能和呼喚功能,實現預期翻譯目標。商務英語翻譯的語用特點、文本類型和譯本的功能性和交際性決定了翻譯教學內容的取舍和教學方法的運用,從而實現交際目的和功能為準的譯文質量評價標準。”總之,在商務翻譯實踐中,為充分體現其獨特性,應采用靈活多變的翻譯手法,更好體現譯本與原文在信息功能和交際功能上的對等。
新常態下的經濟環境要求商務翻譯創新體系的建立,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內涵更加面向時代、更加符合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據《新京報》報道,中國已初步確立了五大行業中的銷售與市場營銷、財政與金融、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綜合英語能力底線。我們培養出來的商務翻譯人才無論從“質”還是從“量”上均應輕松越過底線,應更趨科學合理,更加注重實效,更好地服務于日益頻繁的國際商貿活動的新需要。
在確立商務翻譯新導向的同時,我們應清楚認清兩個基本點:一是商務英語翻譯的美學性與美學等值;二是商務英語翻譯的高文化負載性與文化等效。
翻譯的美學框架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中期,以傅雷和錢鐘書等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了翻譯美學的取向問題;至20世紀90年代,劉宓慶的《翻譯美學導論》奠定了翻譯美學的框架。從本質上看,當時的翻譯美學更多涉及文學翻譯的范疇。“由于翻譯是用一種語言幻化出另一種語言的文字美的過程,所以翻譯過程可以視作兩種語言間轉換的審美活動。”商務翻譯從本質上看是國際商務活動中兩種語言間的轉化過程,商務英語翻譯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翻譯中的審美主體(譯者)、審美客體(文本)、審美活動(體驗)、審美標準(原則)。由此可見,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譯者應以翻譯美學為導向,在翻譯實踐中體驗并彰顯商務翻譯的美學特征,掌握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實現美學元素等量傳達的策略和方法,追求音美、詞美、句美、意美。
文化的承載性近幾年來在譯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眾所周知,語義信息對等和風格信息對等是國際商務翻譯中最基本層面的對等,在各國間頻繁的商貿活動中,譯者不斷接觸不同文化之中的人們,在交流時需要不斷克服異國文化的障礙。商務英語翻譯中經常出現原文中承載了豐富文化信息的內容,這時譯者必須在通曉異國文化內涵的同時,無條件地將原語中的文化信息呈現在譯入語中。從理論上看,這其實是翻譯中的動態對原則的體現。關于譯文的動態對等,奈達將之定義為:譯語中的信息接受者對譯文信息的反應應該與原語接受者對原文的反應程度基本相同。由此可見,譯文能否在商務文化的層面上實現等效,這已成為評定商務翻譯好壞的重要標準。否則,由于商務英語翻譯不當而造成的文化語義的缺失,必將影響商務信息的動態傳達。例如,中國名酒杜康,如簡單按照發音來翻譯,英美國家的讀者會簡單地理解為產自中國的酒,而無法知曉杜康酒深邃的文化內涵,無法將杜康與中國歷史上的釀酒高手相關聯,無法體會杜康商標中名酒這一重要的文化信息。由此可見,在商務英語翻譯中,一定要重視這種文化內涵的輸入,精準把握詞語的文化語用信息,避免漏譯或誤譯。
商務英語翻譯機制的構建由來已久,多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探索、不斷前行,從早前的功能型、任務型、目的型,到后來的過程型、流程圖式模式的構建。而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機制創新的目的是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現手段是從宏觀向微觀、從文本向詞句的轉換過程。由于商務翻譯與普通翻譯在功能和意義上存在著顯著不同,商務翻譯更加側重交際目的和功能特征,因此在建立商務翻譯的創新機制時,應重專業、重實踐。而其教學創新應綜合考慮我國商務翻譯教學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借鑒現有翻譯科研成果,結合經濟新常態下對翻譯人才的新需求。綜合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充分運用翻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工具,大膽采用語料庫輔助翻譯模式。近幾年來,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法漸為人們所熟知,其核心是通過相應的翻譯數據庫的檢索軟件,實現原文與譯文的動態對等。通過語料庫的統計功能,可以很好地比對譯文與原文在詞語、篇章和風格上的異同,做出量化分析;在次基礎上,統計兩者的等值概率,進而做出相應調整。這一數據化和直觀化的方式,使得商務翻譯文本與譯文在宏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對應。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模式摒棄了傳統翻譯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增、減、分、合等微觀“翻譯技巧”的把握,而側重對整個翻譯流程的宏觀操控。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法無疑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激活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第二,建立以實踐性為導向的模塊翻譯法。商務翻譯在強化課程內容的應用性的同時,可將商務內容拆分成不同的模塊,再現商務項目的全流程。這一方法的實施,有助于實現教、學、練的有機結合,通過重構商務活動中的工作任務,學生得以在真實或仿真的商務環境中進行操練,很好體現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在商務實踐中,以模塊教學法為指導,設計合理的演練環節,使得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翻譯技巧的認識。在模塊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授課內容上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實時融入項目協作、模擬現場、演示報告等多維任務型活動;同時,重視大量的優化語言的輸入,輔之以集聲音、動畫、文字、圖表、圖像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這樣,學生在有趣的商務翻譯活動中,可以不斷提升商務知識、商務技能和商務口筆譯能力。
第三,提升教師商務翻譯的綜合實力,注重優秀師資的甄選和建設。由于商務英語翻譯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可以三管齊下。首先,可以考慮選派優秀的英語教師到實習基地或外貿單位進行產學研,積累豐富的商務背景知識,或者鼓勵他們在商務英語專業方面進一步深造,獲得第二學位。其次,可以進行跨專業的選擇,從本校商貿專業的師資中,選調那些英語基本功扎實的教師,進行雙語教學。最后,還可考慮與外貿企業進行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從實習基地中定期選派一線的崗位能手在高校兼職任教,邀請他們加入到課程體系的設計環節中。上述舉措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商務翻譯師資力量與教學脫節的矛盾,有助于滿足經濟新常態下對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翻譯人才的迫切需要。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在商務翻譯中不斷推陳出新、大膽嘗試,才能使教學大綱、課本、內容與教學實踐活動接軌,進一步體現學生在翻譯中的主體性。通過深入分析經濟新常態下社會對商務翻譯人才的需求現狀,我們可以探尋出商務英語翻譯的突破點和新起點,從而使商務翻譯學科走出一條新路,突顯其本土性和身份性的特征,使得商務翻譯教學達到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1]蔣華.基于功能目的論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
[2]孫廣平.經濟一體化環境下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5).
[3]翁鳳祥.當代國際商務英語翻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