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興 程世華
[摘 要] 在當今社會,創新能力成為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高校碩士研究生是知識創新的中堅力量。目前,影響黑龍江省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創新作品得不到社會認可,碩士生創新能力差,科研經費不足、條件差等外部因素以及碩士生缺少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弱化,學術視野短視,不注重個人品質提升等內部因素。黑龍江省高校應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碩士生培養機制,改善教育機制和辦學條件,完善學科建設,加強高校間的學術交流。
[關鍵詞] 黑龍江高校碩士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 B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在《大繁榮》一書中提到的那樣:“一個民族的繁榮取決于創新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創新能力儼然已經成為黑龍江省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制約因素。而高校碩士研究生作為知識創新的中堅力量,其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黑龍江省的創新水平。因此,本文將對黑龍江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深入分析,并據此提出改善黑龍江省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從而促進黑龍江高校碩士生甚至黑龍江省整體創新水平的提升,以期使高校碩士生為黑龍江省經濟增長和繁榮貢獻力量。
一、黑龍江省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現狀
碩士研究生的創新活動主要包括發表學術論文、參與科研項目和專利申請三個方面,通過對這三個方面科研產出的評價,可以展現出黑龍江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現狀。近年來,黑龍江高校碩士生發表論文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且CSSCI所占論文比重也越來越高,這反映了黑龍江高校碩士生有較好的創新意識,能夠積極主動的發表學術論文。但其學術論文被引頻次平均值卻不高,被引頻次能夠體現期刊的學術水平及影響力,是評測論文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科研項目的級別可以充分的體現學術論文的創新性及研究價值,通過CNKI檢索發現,黑龍江高校碩士生參與科研項目所占論文比重較低,參與國家級項目論文更是寥寥無幾,可見碩士生參與科研項目的情況不甚理想,這里也存在著導師多用博士生參與重大課題研究的原因。與學術論文發表和科研項目參與相比,黑龍江高校碩士生對專利申請的產出貧乏不可不說是觸目驚心的事實。專利是受法律保護的發明創造,包括發明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三種類型,尤以“發明型專利”最能體現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等特點。因此,專利申請可以說是碩士生創新能力最具代表性的產出成果,但黑龍江高校碩士生在此方面的產出數量卻捉襟見肘。
二、黑龍江省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
創新的實現條件是創新背后的深層動力與制度的綜合體,它包括創新的動機、必要的能力、對新事物的寬容度以及有關政策的支持制度等方面。換言之,影響黑龍江省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因素可以從內部條件和外部制度兩個方面來考察。
(一)外部制度
1.社會利導
創新只有在具備吸引力和盈利前景、能被社會采用時才會發生,這是當今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隨著高校研究生的不斷擴招,高校碩士畢業生面臨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和南方發達城市相比,黑龍江省企業相對較少從而提供的就業崗位也不多,而且多數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往往在學歷水平、實習經驗、英語水品甚至是否黨員上要求較高,鮮有職位會對碩士畢業生在論文創作和專利申請等創新能力上有所要求。創新作品即得不到社會認可也不能給高校碩士生帶來具有吸引力的前景,因而造成了黑龍江高校碩士生創新動力不足、缺乏活力的困境。
2.教育制度
我國高等教育長久以來都是處在“灌輸式教學”和“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黑龍江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必然也擺脫不了這種教育體制的弊病。黑龍江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基本都是通過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選拔錄取的,他們只要通過熟讀教材、死記硬背就可以取得很優異的成績,這就導致了碩士生缺乏懷疑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在教育階段,多數碩士生已習慣學校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習教師講授的知識為權威,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很少有人敢于質疑和否定既有知識的不合理性。因此,黑龍江高校碩士生雖然學習能力強但創新能力卻差強人意。
3.創新經費
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沒有充足的科研經費作為創新的物質保障,碩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只能淪為空談。黑龍江高校碩士生多數來自普通的工農家庭,僅有的國家補助僅僅可以滿足日常開銷,自籌經費用于論文期刊的版面費和專利申請費等創新支出甚至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學費和日常生活的開支的壓力使他們忙于各種兼職或實習當中,有些家庭貧困的同學甚至根本無暇學業,更談不上科研創新了。
4.科研條件
基于對黑龍江省不同層次的高校科研產出水平的考察,相比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普通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工程院校的科研產出成果要豐富的多。究其原因,“985、211”工程院校不但師資力量強大,更重要的是這些院校有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的圖書文獻資源、頂尖的實驗設備和儀器。而辦學條件較差的院校甚至都沒有購買像CSMAR、WIND數據庫等便捷的數據搜集資源,更談不上配置像超級計算機這樣耗資巨大的教學資源了,有些高校或其學院甚至都無力為他們的碩士生配置計算機和實驗室。因此,黑龍江高校創新產出的層次差異有力地說明了科研條件是實現碩士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內部因素
1.創新動機
黑龍江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并不缺少創新的愿望,他們通過殘酷的選拔考試進入高校學習自己熱愛的專業,就是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他們卻缺少為社會提供知識創新和實驗創新的能力,這是因為黑龍江高校尚未培育出支持和鼓勵碩士研究生創新活動的生活態度。碩士生為能順利畢業、評優評獎和被名企錄用,他們往往急功急利,不愿花費時間在實驗研究上。不少碩士生的學位論文也只是為了順利畢業應付完成,這樣沒有經過思考和探討的論文或實驗成果也就不具有創新特點了。endprint
2.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的障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思維定勢,在中國幾千年的師道主義推崇下,很少有學生敢于去挑戰所謂的權威,他們總認為老師傳授的一定是正確的,教材上的概念一定是不可推翻的。第二,思維慣性,高校碩士生在接受了十幾年傳統教育模式下,思維空間封閉不能多向和逆向去思考問題,多數碩士生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轉向思維和借腦思維,發現問題不不能由下及上或由上及下去思考問題的合理性,更別說借用別人的大腦來思考問題了。因此,創新思維的狹促是黑龍江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意識弱化和創新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3.知識結構
許多黑龍江高校在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時,僅僅局限于學科內的專業課程,而不能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很多課程甚至只是重復本科課程的學習,試圖培養碩士生扎實的專業知識,而極少涉及前沿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學術視野的培養。因此,很多黑龍江高校碩士生只了解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對其他領域涉獵很少,從而導致了學術視野的短視,束縛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4.人格品質
創新的完成是一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的過程,不僅需要個人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勇于攀登的信念,更需要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這就要求碩士研究生有較高的人格品質和文化素養。當前,很多黑龍江高校碩士研究生并不注重個人品質的提升,他們不遠處理大量重復的數據資料,沒有反復實驗的耐心,經歷不起遇到挫折。在于他人合作的過程又中局限于團隊內部的競爭,刻意隱瞞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觀點,見不得別人的成績優于自己。缺少了科研的人格品質,黑龍江高校碩士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也就受到了限制。
三、黑龍江省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
(一)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碩士生培養機制
產學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這種機制建立了社會和學校之間的溝通渠道,高校碩士生的創新成果可以直接輸出到企業創造價值,從而實現社會、學校、學生的三贏。
(二)改善教育機制和辦學條件
教育機制和辦學條件是束縛黑龍江高校碩生生創新活力的重要外部條件,傳統的教育模式顯然已經成為高校碩士生創新活力噴涌的阻石。黑龍江高校作為碩士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力量,應該變“傳授”為主的教育方式為“互動”為主,碩士生的課程更不能再以乏味的講師授課形式進行了,而應當讓學生也參與進來,可以讓有創新思想的同學在課堂上講述他們的觀點并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同時研究生教育更應該注重碩士生個性的培養,而不能一味的強點“社團主義”,這樣才能有人從群體中脫穎而出,完成有價值的創新作品。
(三)完善學科建設提升碩士生知識結構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已經出現了從分化到交叉融合的趨勢。黑龍江高校碩士研究生要完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作品,離不開不同專業知識和學科基礎的支撐。因此,黑龍江高校只有完善互相交叉、融合和滲透的學科建設,才能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創新能力深厚的碩士研究生。同時,高校應該不斷更新碩士生的課程設置以跟上學術潮流的腳步,例如講授或討論一些時事熱點和國內外學術界的前沿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和否定。這樣就可以持續拓寬碩士生的知識面和開闊創新思維。
(四)加強高校間學術交流
濃郁的學術氛圍環境是造就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環節。由于黑龍江省的地域限制因素,高校碩士生往往只跟著自己的導師做研究,只關注自己導師的研究方向,而和其他方向的導師交流很少,更不用說和其他院校的師生交流學術思想了,這樣就導致黑龍江高校碩士生視野狹窄、創新思路不開闊。因此,高校內部應該不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不同導師之間都應該有思想上的碰撞;不同高校之間甚至高校與科研單位、國外高校等科研單位之間更應該建立一個交流平臺,使不同的觀點摩擦出火花。
[參 考 文 獻]
[1]常軍勝.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0)
[2]高鶴.制約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7)
[3]石倩.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學士學位論文,2009(3)
[4]張建林,趙繼承.關于研究生創新教育的述評及其體系的構建[J].現代教育科學,2009(4)
[5]瞿偉,劉曉武,李鳴放,等.影響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發揮的制度因素分析———國外研究生教育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7(5)
[6]徐穎.我國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6)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