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冊


[摘 要]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重要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不能再走依靠能源開采的傳統城鎮化道路,要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走城鎮化建設的新道路。目前,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足是資金供需矛盾較突出;投融資主體較為單一;金融市場發展不成熟;農村金融發展滯后等。黑龍江省在明確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小微企業發展、發展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著力點基礎上,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具體措施是:因地制宜推進產業升級;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規范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城鎮化建設領域;為小微企業構建多層次的融資體系。
[關鍵詞] 黑龍江?。恍滦统擎偦ㄔO;金融支持;金融創新
[中圖分類號] F299.21 [文獻標識碼] B
一、引言
城鎮化是一國經濟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十八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指出,要“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這些重要的政策指示無疑將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爸袊蠹Z倉,拜托黑龍江”,這句話形象地闡釋了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大省的客觀事實。推進城鎮化建設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建設城鎮化之間平衡關系,這無疑需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黑龍江省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這就不能是簡單的把農民推向城市,把耕地城鎮化,絕不能犧牲農業的基礎地位。2014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穩妥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基本原則。”黑龍江省今年3月印發了《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新型城鎮化建設納入今后六年的政府工作的重點,使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有了建設的依據。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重要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不能再走依靠能源開采的傳統城鎮化道路,要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走城鎮化建設的新道路。
金融對城鎮化建設的支持是保證城鎮化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隨著城鎮化的逐步發展其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必然會加大,而政府財政融資很難滿足不斷增長的城鎮化對資金需求,因此,如何加大金融對城鎮化建設的支持就成為新形勢下黑龍江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文獻綜述
從現有文獻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城鎮化起步較早,如今發展水平較高,所以西方學者對金融與城鎮化的問題研究較早。在國外學者的研究中普遍使用“城市化”一詞,而我國城市發展對象不僅是大中小城市,還包括城鎮,所以國內的研究使用的是“城鎮化”。這兩個詞的意義基本一致。Kim Kyung-hwan(1997)研究認為房地產業已經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支柱行業,要加快城市的發展,必須加快房地產業的發展。因此要發展金融業,為房地產建設提供金融支持。Teranishi(1997)認為支持城市規模的擴大,可以通過滿足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住房融資需求的途徑來實現。Seong-hoon Choetal(2003)以美國包括加州在內的西部五州為例,用一個多分支的選擇模型對城市化水平、金融支持和土地使用方面的制度這三者之間關系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在城鎮化發展中金融支持對土地投資與開發具有重大的影響。
我國學者近幾年就城鎮化問題進行了積極的研究探索。胡斌(2002)認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對公共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多,政策性金融是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手段,并且需要對以往的融資體制進行大力改革,以便政策性金融更好地發揮其在城鎮化建設中的支持作用。黃勇和謝朝華(2008)發現,在我國作為重要的金融核心的銀行對城鎮化建設支持效果十分明顯,它們之間存在顯著的因果關系。吳超,鐘輝(2013)提出城鎮化建設增長源假設,使用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明確地回答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在哪里。王振坡等(2014)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從對資金的需求歸納成人口、空間、產業三個方面,并從這三個領域著手分析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還有一些學者就我國具體區域的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支持問題進行了研究。廖鳳華(2012)以綿陽市為例,分析了農村城鎮化建設中金融發展對其支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聊城中心之行課題組(2013)以“專業市場+農村工業化”產業集群為依托的煙店城鎮化模式,在金融支持的助推下全面深化城鎮化建設。丁遠杏(2013)提出湖北省應從實際出發,創造各種融資條件,努力實現融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并在省內不同地區運用不同的融資方式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
從現有的文獻來看,關于我國金融支持城鎮化問題的研究不可謂不豐富,著重分析了二者的關系,且以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并存,至于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如何結合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的省情,以及新型城鎮化的內涵給予有效的金融支持并實施創新,則研究極少。
三、黑龍江省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一)資金供需矛盾較突出
經過改革開放35年來的發展,黑龍江省的城鎮化不斷推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圖1所示)。根據城鎮化發展階段理論,黑龍江省城鎮化水平已經處于發展的中高級階段,此時正是基礎設施大量建設時期。根據發達國家城鎮化的經驗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在城鎮化率40%-60%時達到最高。這標志著黑龍江省的城鎮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戰略發展期,但同時也面臨著融資方面的巨大挑戰。
我國學者對城鎮化建設中的資金需求量的測算沒有達成一致的結果(遲福林,2013、張占斌等,2013、石憶邵,2013)。其中估計比較科學、符合我國實際的應屬石憶邵的研究,他分別從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和不同等級規模城市的差異性兩個方面分析了城鎮化過程中對資金的不同需求。在這里我們采用石憶邵的地區差異性估算方式,按照東部地區每人20萬元的投入標準計算。2013年末黑龍江省總人口數達到3835萬人城鎮化率57.4%,其中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為36.2%,那么要幫助解決約805萬存量農民工轉變成市民化需要投入資金量達到16,100億元。未來七黑龍江年省城鎮化率以1%的速度增長,而且還須考慮人口的自然增長率1.2%。那么到2020年,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資金累計投入將達到29,000億元。面對如此巨額的資金需求,黑龍江省采取何種金融支持措施是亟需回答的問題。endprint
(二)投融資主體較為單一
據統計,2013年黑龍江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440.4億元,其中,財政預算內資金、銀行信貸以及自籌資金之和占比高達88.68%;而通過發行債券、企業直接融資、引入民間資本等方面的比例較低。2013年黑龍江省直接融資額192.7億元,僅占全省社會融資規??偭康?.8%,較全國平均水平低5.9個百分點。在當下銀行信貸規模受到控制和財政收入渠道收窄的情況下,財政支持力度減弱,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面臨極大的資金壓力。
城鎮化建設財政融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財政融資主要一般預算撥款、稅收收入以及行政事業性收費等;而廣義的財政融資包含狹義財政融資之外,還包括土地財政融資,以政府信用為基礎設立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地方政府始終肩負著城鎮化建設的投資任務。然而,從統計數據來看,黑龍江省的財政收入連年赤字(如圖2所示),在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操作中困難重重,顯得力不從心。一是城鎮化建設融資僅靠“土地財政”的模式已不可持續。近幾年,受到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房產價格有所下滑,房地產市場顯現出滯漲的態勢。而且受到國家“耕地紅線”的限制,地方政府可以獲得轉讓收入的土地越來越少。二是地方政府設立的融資平臺風險不斷加劇。政府融資平臺獲得資金的主要方式是向申請銀行貸款,將銀行貸款用于長期基礎設施建設容易引發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
(三)金融市場發展不成熟
黑龍江省的金融市場是以銀行為主導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以及衍生品市場不足的金融市場。導致新型城鎮化建設融資形式較為單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第一,新型城鎮化建設對資金需求極大,形式要求多樣,但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市場無法給予滿足,進而對新型城鎮化有一定的制約。第二,銀行業以短期存款為主要的資金來源,其支持長期投資項目容易引發期限錯配風險。為全社會經濟健康運行增添了風險。第三,金融市場發展緩慢致使資本市場運行效率低,因此影響金融要素的集聚。
(四)農村金融發展滯后
新型城鎮化建設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然而在黑龍江省廣袤的農村,農業因缺乏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生產仍較落后,抗風險能力較差,對金融產品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經過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實踐,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農村金融發展滯后仍是制約農村發展的最大阻礙。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農村金融體系結構不完整。農村不存在資本市場,銀行是農村融資的主要來源,最主要的是農村信用社(現已更名為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二是政策性金融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國唯一的涉農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不但業務單一、成本較高,而且不辦理私人業務。所以其對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功能非常有限。三是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不足。1999年開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從農村地區撤出,在客觀上造成了農村金融網點的不足,導致金融服務水平低,金融資源的供給總量不足的現實。如下表所示。四是農村存貸比較低。在農村,金融機構吸收的存款額始終大于貸款額,而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農村金融機構起到了水泵的作用,在農村吸收儲蓄存款,然后到城市中發放貸款,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以上事實充分反映出了金融機構對農村地區服務水平有待加強。
農村金融體系構成表
四、政策建議
(一)明確金融支持的著力點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新型城鎮化的“新”主要體現在生活城鎮化、資源城鎮化、環境優化和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金融支持以下四個方面:
1.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黑龍江省是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工業發展以重工業為主;而且農業仍然支柱性產業。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大環境下,著力打造產業結構升級,發揮黑龍江省的比較優勢,產生產業集群效應,努力使全省實現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的局面。所以,金融如何助力產業結果調整、升級是在發展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上必須回答的問題。
2.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小微企業是推動經濟增長、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在我國,小型微型企業所占比重達到94.15%,可以說小微企業幾乎涵蓋了所有行業;在就業方面,提供了近60%的崗位;在稅收方面,貢獻近50%。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這一“老大難”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從小微企業融資方式上看,其多采用內源融資的方式,而外源融資不僅資金來源單一而且占比例偏低。因此,金融如何支持黑龍江省小微企業發展已成為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現實問題。
3.支持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也是新型城鎮化發展重要一環。目前,黑龍江省農業生產非常分散,大型農場較少,家庭承包種植較多,農業勞動成產率相對較低。現代化的農業是集約化的,集約化需要相應的配套設施投入,故需農業現代化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眾所周知,農村經濟具有高風險,受氣候、災害影響較大,需要加強農業保險的保障范圍和力度,強化農業的抗風險能力。黑龍江省已經針對“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著手研究金融改革方案,努力探索構建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新途徑。
4.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人口持續增長,對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提出了挑戰。如果公共基礎設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不但會破壞城市生活質量,還會導致“城市病”的蔓延。所以,金融需要加大力度支持公路建設、保障房建設、供水、供熱、供氣、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妥善應對城市人口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帶來的壓力,不斷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
(二)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1.因地制宜推進產業升級。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可以發揮自己的生態優勢,平衡生態系統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關系,穩步推進城市規模擴大。大慶市需從壯大非油經濟著手,以工業化帶動城市現代化,發揮濕地、溫泉和草原的自然資源優勢,打造綠色油都、溫泉之鄉。雞西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鶴崗市等煤炭城市,以經濟轉型帶動城市轉型,建設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強化綠化美化亮化,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煤城新形象。伊春市、加格達奇等林區城市(區),加強生態保護,推進林區經濟轉型。以森林景觀、森林生態為依托,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生態養生城市。邊境城市黑河市、綏芬河市可以運用地緣優勢,打造中俄風情邊境旅游城市。endprint
2.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金融自身作為一個獨立的引擎在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所以必須要加強金融體系自身的建設,努力形成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民營性中小金融等多種形式并存的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為城鎮建設服務。對落后地區逐步引入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多元化的金融機構,多種金融平臺機構相互合作形成融資渠道。創造新型金融體制,共同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還要健全農業保險體系,減少農村經濟受到不確定因素(如自然災害、疫情等)的影響而帶來的損失。
3.規范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城鎮化建設領域。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人口的增多,要求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及時跟上。積極探索公私合作模式,推動民間資本參與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如供熱、供氣、供水和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如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多層次住房供給體系建設等領域。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參股中小銀行,或涉足互聯網金融等方式,參與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實行政府調控下的市場化運作,完善更多配套機制,加強溝通和協調,掃除民間資本顧慮,實現各方利益共享、共擔責任、共擔風險的目標。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拉動”的雙重動力機制。
4.為小微企業構建多層次的融資體系。小微企業融資僅僅依賴一種金融產品,或一種融資渠道,無法滿足不同類型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要對市場進行細分,使不同的層次和規模的金融機構以及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配置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經營規模的小微企業。先已施行的融資擔保制度、中小企業板、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融資、股權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小額貸款公司和創業板市場等措施,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的原則是,將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結合,國家資本與民間資本相結合,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結合。
[參 考 文 獻]
[1]Kim Kyung-hwan.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 Urban Study,1997
[2]Seong-hoon Cho, Jun jie wu&Willian G Boggess.Measuring Interactions among Urbanization, Land Use Regulations, and Public Fi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2003
[3] Teranishi,J.Interdepartmental transfer of resources, conflicts and macro stabilit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oles of Government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Aoki, Kim and Okuno-Fujiwara, eds. Nihon Keizai Shimbun, Inc,1997
[4]丁遠杏.湖北省新型城鎮化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2):51-54
[5]顧勝阻,武兢.城鎮化的戰略意義與實施路徑[J].求是,2011(5)27-29
[6]胡斌.政策性金融與我國城鎮化發展戰略[J].中國金融,2002(10):37-38
[7]黃勇,謝朝華.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支持效應分析[J].理論探索,2008(3):91-93
[8]廖鳳華.對綿陽城鎮化建設中金融支持問題的探討[J].西南金融,2010(9):55-58
[9]石憶邵.新型城鎮化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及其來源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3(12):3-6、11
[10]王振坡,游斌,王麗艷.論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與創新[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12):46-53
[11]吳超,鐘輝.金融支持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在哪里[J].財經科學,2013(2):1-10
[12]楊慧.新型城鎮化與金融支持[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13
[13]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課題組.新型城鎮化融資問題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黑龍江金融,2014(10):13-15
[14]中國人民銀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產業集群、金融滲透與城鎮化發展:煙店模式[J].金融發展研究,2010(12):44-49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