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韓慧 袁方園 楊澤寧 梁玉濤 俞歡歡



[摘 要] 過高的保險貿易壁壘是對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一大阻礙。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為適當的降低保險貿易壁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定性總結中國現有的保險貿易壁壘以及定量化分析顯示,與國外相比,我國保險業發展落后。貿易壁壘的設置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極大地影響。我國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流動四種保險服務貿易方式存在市場準入方面及國民待遇方面的限制。在自貿區范圍內進一步放開保險經紀、壽險、非壽險的跨境交付業務,設立外資專業養老金公司試點,取消壽險公司的股權限制將有效地提高我國保險市場開放程度。
[關鍵詞] 上海;自貿區;中國保險業貿易;壁壘研究
[中圖分類號] F830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he high insurance trade barrier is a hindr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market.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has provided a good platform for lowering the barriers of insurance trades.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s lagging behind through a qualitative summary of China's existing insurance trade barrier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trade barrier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There are market access and national treatment limitations for four kinds of insurance services, cross-border supply, consumption abroad,commercial presence,movement of personnel. In the scope of FTA, it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nness of China's insurance market to further open cross-border businesses of insurance brokers, life insurance and non-life insurance; set up trial of foreign professional pension companies; and cancel the life insurance company's ownership restrictions.
Key words: Shanghai, FTA, trade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study of barrier
一、引言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已經在金融市場上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中國的保險業遠未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實力與水平,增長潛力和空間仍十分巨大。2012年,中國保險密度為178.9美元,保險深度為2.96%,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與我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身份極不相稱。為了支持保險業發展,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我國保險業要擴大開放、健全市場、優化環境。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對于我國金融改革和開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和試驗田。然而,一年來在自貿區公布的負面清單及相關政策中,有關保險行業開放的政策法規未有明顯變化,我國保險行業對外開放的程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因此,為了實現已開放促發展,本文將研究當前在自貿區背景下我國保險業的貿易壁壘,以及進一步擴大保險業開放降低壁壘的具體方式。
二、保險服務貿易的貿易方式
貿易壁壘是指一國在法律上對外國商品及服務進入本國所設置的障礙。這些障礙的設置是針對具體的貿易方式而制定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在第一條中將所有服務貿易方式界定為四種類型,保險服務貿易中的四種類型具體表現如下。
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從一成員方境內向另一成員方境內提供保險服務。這種服務方式類似于貨物貿易,有時伴隨著貨物貿易進行,如甲國保險公司向乙國的投保人提供進口貨物的運輸保險服務。保險公司也可以跨境提供一定的保險服務,而不需要附屬于貨物貿易,如甲國的保險公司可通過甲國當地的經紀人或代理人在乙國提供保險服務。國際互聯網的發展也使得人們已經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進行跨境的保險服務購買。
境外消費(consumption abroad),一成員方境內向另一成員方的服務消費者提供保險服務。較常出現的境外消費是當地保險公司為來自國外的游客或商人提供諸如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服務。這類方式提供的保險服務一般都是短期的。
商業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成員方境內的保險服務的提供商在另一成員方境內建立保險機構,如分公司、代表處等,并通過該機構在當地提供保險服務。在四種服務提供方式中,商業存在是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它對于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自然人流動(movement of personnel),一成員方的保險服務提供者通過自然人在另一成員方境內提供保險服務。這一方式的保險服務貿易,一方面與商業存在方式密切相關,因為有很多的外資保險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需要進入一國領土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在保險經紀服務或者保險附屬服務,如咨詢、風險評估等服務中也大量存在著“自然人流動”,如一方境內保險精算師到另一成員方境內提供保險精算技術指導并收取報酬的服務活動。endprint
在保險業,不同類型的保險服務往往通過不同的貿易模式來提供。大型商業風險,如海上運輸、航空運輸風險等的保險服務,往往需要在國際保險市場上尋找承保機構,再通過跨境交付或境外消費模式實現。零售的壽險和普通保險,大多通過在當地建立商業存多方式在出售給消費者。
三、中國現有的保險貿易壁壘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在這10余年的努力下,我國的保險市場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斷擴大開放,接納了外資保險機構的加入,保險貿易壁壘逐步降低。目前,根據我國GATS保險服務承諾表、保險法規以及相關監管規章,整理發現我國針對四種保險服務貿易方式仍存在如下的限制措施。
四、中國保險貿易壁壘的度量
在國際談判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量化保險服務貿易壁壘,因為只有對保險服務貿易壁壘進行量化,各個國家的保險業開放水平才有可比性,在多邊談判中才能明確地進行討價還價。目前,國外學者對服務貿易壁壘的測量研究已經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體系,其中運用在保險領域的方法有Mattoo(1998)的頻度測量法,以及Dihel和Shepherd(2007)的頻度測量法,另有量差測量法還未被應用于保險貿易領域中。本文將采用較新的Dihel和Shepherd頻度測量法來測量中國保險貿易壁壘。
1.Dihel和Shepherd頻度測量法
Dihel和Shepherd(2007)針對澳大利亞生產力委員會(APC)頻度測量法對壁壘的分類系統沒有和GATS保持協調一致等缺陷進行了改進。該方法是先收集大量有關管制的信息,然后按不同類別來劃分壁壘。確定保險服務貿易限制評分體系,然后先驗性地給不同壁壘以不同權重,最終計算出一國的貿易壁壘值。具體的限制評分體系見表2:
為了保證權重的客觀性,Dihel和Shepherd(2007)采用了要素因子分析法來給不同的限制賦予權重。每種要素被定義為觀測值的線性組合。通過計量工具進行實證分析之后,可以得到以下權重表格。
L表示某一國保險服務部門子部門的自由化指數,Wi是該國第i種限制模式的權重,Ri表示該國第i種提供模式下承諾的限制程度。限制指數越接近于1則越嚴,越接近0則越開放。
2.中國保險貿易壁壘度量
壽險與非壽險在中國受到的限制程度明顯不同,壽險受到的限制較多,且在保險經紀,再保險等領域,外資保險公司受到的限制也不同于前兩者。所以,在量化保險服務貿易壁壘時,本文將保險服務部門劃分為四個子部門,通過表2的評分體系,可以為表1的限制措施評分,從而得到表4。
采用限制指數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到目前中國不同保險服務部門的限制指數(見表5)。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四個保險服務部門中,壽險的總體限制最高,再保險的總體限制最低。從跨境交付上來看,保險經紀、再保險、非壽險都得到承諾,而壽險則不在承諾之列。境外消費模式下,只有保險經紀沒有得到承諾,其他三個部門都沒有限制。商業存在方面,壽險的限制明顯大于非壽險,主要原因是目前壽險在股權結構方面對外資還有嚴格的限制。在經營范圍上,再保險已經沒有限制,但是另外三個子部門還是受到一定限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的經營范圍限于大型商業險經紀,國際海運、航空和運輸保險經紀,及再保險經紀業務;外資壽險和非壽險公司不能經營企業年金管理等業務,另外他們不能進行交叉銷售;在發放許可證方面,我國沒有設置經濟需求測試和許可數量限制,但應符合設立外資保險機構的資格條件。資格限制的目的在于確保所引進的是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國際保險公司,以保證中國保險市場的穩定,保護國內保險客戶的合法權益。
3.加入WTO至今我國保險行業貿易壁壘的變化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至今,我國的保險市場已取得了比較顯著的開放成果,總體限制降低……這說明我國已逐漸兌現了當初加入WTO時的承諾。(見表6)
跨境交付模式下只有再保險的限制程度下降了。根據加入世貿的承諾,至2006年底,再保險取消了強制分保,中國再保險市場已完全實行商業化運作。境外消費模式下的限制水平沒有發生變動。自然人流動的限制相對當初服務貿易所作的水平承諾有所降低,即外籍人員在中國工作證的有效期由原來的三年延長至最長五年。而變化最大的是商業存在的限制,在加入WTO時,除了再保險部門沒有受到外資股權的限制外,其他三個部門都被要求外資股權水平,保險經紀和壽險的上限為50%,非壽險為51%。如今,除了壽險仍規定上限,其他三個部門均不受到股權限制。在經營范圍上,保險經紀和再保險部門可經營的范圍不變,壽險和非壽險部門的限制大為縮減,壽險現在可以經營團體險,外資保險公司可設立資產管理企業,而在2012年交強險對外資保險公司放開后,非壽險部門實現全面開放。在擴展分支機構方面,目前已經取消了地域限制,只是不少外資保險公司稱其在擴張機構時,在審批程序上沒有獲得國民待遇。
五、自貿區背景下中國保險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建議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我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舉措和嘗試,擁有良好的平臺和機制。同時我國的保險業在加入WTO后的十多年間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時至今日,中國保險市場已經具有了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條件,可以借助上海自貿區的優勢開展以下嘗試,以期實現以開放促進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
1.在自貿區范圍內進一步放開保險經紀、壽險、非壽險的跨境交付業務
若經實踐,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得到了切實有效的保護,且這三類業務的進一步放開對中國保險市場的沖擊不大或有助于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則在全國范圍內降低保險經紀、壽險、非壽險的跨境交付的限制程度,以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國際化發展。
2.在自貿區內設立外資專業養老金公司試點
就我國目前保險業的發展來看,是可以抵擋外資養老金公司帶來的沖擊的,并且我們可以借助外資保險公司養老金業務方面的成熟體制帶動我國養老市場的發展。endprint
3.在自貿區內取消壽險公司的股權限制,允許實力雄厚的外資獨資壽險公司的設立
我國臺灣的保險業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適時適度的開放保險市場是臺灣保險業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我們可以借鑒臺灣的開放經驗,嘗試給予外資壽險公司獨立的權利,相信其完善的經營理念與長久的產品設計會為我們中國內地的保險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若以上建議試點成功,并在我國保險市場全面推廣,那么我國保險經紀市場開放程度將提高28.66%,壽險市場開放程度將提高66.16%,非壽險市場將提高61.72%。(見表7)這將給我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帶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必將有助于實現《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14年8月)中提出的“深化我國保險業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引進先進經營管理理念和技術,釋放和激發行業持續發展和創新活力”的總體要求。相信這也是我國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的必經之路。
[參 考 文 獻]
[1]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13年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EB/OL]. http: // www. circ. gov. cn / web / site 0 / tab 5205 / info 3901869. htm,2014-1-22
[2]孫祁祥,鄭偉.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3[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Z].2012-6-30
[4]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Z].2014-7-25
[5]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外資保險機構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Z].2006-7-21
[6]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Z].2013-5-30
[7]中國保險報中保網.“保八條”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保險業種好自貿區三塊“試驗田”[EB/OL].http://www.sinoins.com/zt/2013-12/31/content_84470.htm,2013-12-31
[8]謝夢婧.保險服務貿易相關文獻綜述[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學報,2009(11)
[9]Nora Dihel, Ben Shepherd. Modal Estimates of Services Barriers. 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OECD Publishing,No.51.2007
[10]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Z].1995
[11]國際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服務貿易具體承諾減讓表[Z].2001-12-10
[12]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再保險業務管理規定[Z].2010-07-01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