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明
(西華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試論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開端與演進
唐 明
(西華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通過梳理中國近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現狀論述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開端;從中國近代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闡述中國近代美術教育之演進,從而了解美術教育之本質與意義,為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
中國近代;美術教育;開端;演進
“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包括對科技﹑工業發展具有特殊價值的工藝﹑美術等學科,是近代中國教育發展的主旋律。”[1]洋務運動的興起及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現代學堂——京師同文館的成立,直至其他的洋務學堂在各地的成立與發展,代表著中國近代教育向現代教育的偉大轉折;1867年創辦船政學堂,雖是培養造船技術人才和海軍人才,但課程設置上已開設了“畫科”,是中國新式學堂里最早開設的“繪畫課”;1902年,三江師范學堂的建立,1906年圖畫課﹑手工課的設置,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美術系科,代表著中國近代高等美術教育的開始。
清政府的滅亡,中華民國的建立,標志著統治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制被新興民主共和體制代替,教育出現了新的生機。1912年成立中央教育部,蔡元培出任第一任教育總長并頒布了《學校系統令》﹑《學校系統改革令》等,指出了“圖畫課”的要旨不僅是技能的培養而且是審美的培養。1922年,美術課被列人小學和初中的必修課,1923年頒發了《小學形象藝術課程綱要》和《初等中學圖畫課程綱領》,美術教育的目的從為了啟發兒童的藝術本性,增進美的欣賞與認識,陶冶美德情操,到提倡藝術為生活服務。1927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叛變后,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的武裝起義,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和安徽省的農村先后建立了十幾塊蘇維埃革命根據地,政治的變革,教育也隨之變化,根據地的小學最初被稱之為“勞動小學”,1934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員部頒布《小學課程教則大綱》的文件,文件中規定初級小學和高級小學課程種開設國語﹑算術﹑游藝。游藝即包含了唱歌﹑圖畫﹑游戲﹑體育等,游藝課的方式在于與勞動的結合下,培養集體生活習慣,集體行動能力等,這一時期雖然處在斗爭的艱難環境下,美術教育依然在游藝課的方式下得到了延續與發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建立了陜甘寧﹑晉察冀等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美術依然是小學階段課程的內容之一,為了培養更多的革命藝術干部,在根據地還開設了音樂﹑戲劇﹑美術系。魯迅藝術學院就是建立在陜甘寧邊區的培養革命藝術干部的學校,之后革命根據地還建立了華北聯合大學與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等培養了許多革命藝術干部人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結束。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小學圖畫課程暫行標準(草案)》和《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美育被列為中小學的教育方針,美術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強,使我國學校美術教育有了良好的開端。1957年中蘇關系的惡化及國內政治的現狀,同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針,而新的教育方針中并沒有提及美術教育,學校的美術教育開始不被重視,中小學的美術課被減少。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美術教育體系完全被破壞,殘存的美術內容便是街頭巷尾的大字報﹑漫畫﹑美術字等等階級斗爭形式。“‘文化大革命’期間視美育為資產階級貨色,許多地方的中小學美術課被砍掉﹑美術教師被迫改行,學校美術教育遭到嚴重摧殘,給藝術教育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2]
20世紀70年代,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短短幾十年間,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都得到了大力發展。1986年12月,國家教委成立了社會科學研究與藝術教育司,是國家具體組織管理藝術教育的最高行政部門。同年12月28日,在北京成立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1987年11月1日,在湖南長沙又成立了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行政機構的建立和團體組織的成立,為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指導與保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科研探索。美術教育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術教育不僅有師范類美術學院﹑專業美術學院,還有各級各類的美術院校和團體組織,她們共同繁榮著現代美術教育事業。美術教育不再是階級產物和政治工具,而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在21世紀的今天,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美育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1]崔衛.學校制度下中國美術教育的起源與早期發展——三江師范學堂與兩江師范學堂圖畫手工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2]鐘啟良.美術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5.
G4
A
1007-0125(2015)05-0200-01
唐 明(1982-),女,漢族,四川安縣人,碩士研究生,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女性藝術及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