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筱雯
摘 要:美術課是一門技能性、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學科,認真做好美術課前工具材料的準備,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它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除了多和學生溝通,還要和班主任、家長溝通,創造性地使用工具,提高工具利用率。
關鍵詞:工具材料;美術課;創造力
一、存在的問題
美術老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明明課前要求學生帶的工具材料,到上課時真正帶來的卻不多,這讓很多美術老師無奈不已。即使設計多么精彩的課,學生沒有工具,照樣是束手無策,因為美術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
二、導致的結果
教師的教學計劃難以順利實施,課堂嘈雜,沒帶工具材料的學生假如還是沒有借到工具等,就會無所事事,影響到其他學生,教師的教學熱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久而久之,老師、學生對美術課工具材料的攜帶就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
三、出現問題的原因
學生不帶或少帶工具材料,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學生對美術課沒有興趣,思想上沒有重視,習慣忘帶美術工具和材料。
2.美術課每周兩次,相隔時間較長,學生容易忘記。
3.美術課的工具和材料瑣碎,學生容易忽視。
4.有些內容較專業,需要的工具難買到且比較貴。
5.美術老師沒有和班主任、家長及時溝通。
四、問題的解決
在學校美術教學中,單一的美術工具(勾線筆、水彩筆)已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好奇心,如何才能保證上課之前學生帶新課需要的工具材料呢?怎樣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生對美術的創造欲、探索欲?這正是美術老師要去發現、探究的:
1.培養好習慣,不丟三落四
美術課中經常發生學生東西丟失的情況,剪刀、膠水、畫筆等,都容易丟失,錯拿,這樣,即使學生帶了工具,也會因為丟失而變成沒有工具材料。我在課上會專門空出時間來講這個事情,我要求,自己的東西上寫上姓名或者標上記號,這樣,即使有人錯拿了也能找到遺失物品的主人。我還要求學生自己要有一個美術工具袋,這樣,所有要用到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丟失的問題。
2.課前預習,引導學生主動準備新課的工具材料
學生習慣忘帶美術工具和材料,可能因為本身這個美術課沒有吸引他。美術老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簡單帶領大家預習下一課,以此培養學生準備工具材料的興趣和意識。比如,我在上蘇少版小學美術第一冊《新花布新衣服》時,通過對圖片的賞析,問學生可以用哪些材料來表現花衣服啊?學生立馬有人搶答:“彩色報紙”“現成的花布”“糖果包裝紙”“媽媽織衣服的彩色毛線”“水彩筆”……一下子學生把老師都想不到的材料都說出來了。“好,請你帶上創意好玩的材料,下節課,我們來做小小服裝設計師,看誰的衣服最有創意!”有了這個鋪墊,學生果然大多數人帶來了他們的工具材料。學生把美術課中的工具材料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了一起,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和好奇心。
3.合理分配任務,分工準備材料
教師要信任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合理安排任務,分工準備材料,及時提醒。美術課會把學生分成幾大組,分設組長,有正副課代表管理,學生自己商量所帶的工具,分工準備。如,在上水粉課時每一組分好工,A帶畫筆,B帶顏料,C帶調色盤和水桶,D帶抹布等,這樣每個人都會分到任務,學生自然而然加強了集體責任感。同時,組長、正副班長和課代表都有義務提醒組員記得所帶之物。
4.小工具,大作用,提高學生興趣與積極性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運用各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物質材料作為表現媒介,是美術創作的物質基礎,是構成美術形式美的首要元素。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用到的工具材料越來越多樣化,更多的來自生活,那些觸手可及又容易被人忽略的東西。如餐桌上經常用到的牙簽,各種彩色的糖果包裝紙,廢舊報紙,醫護用品中的小個子棉簽,夏天吃完隨手扔掉的冰棍棒,彩色生日蠟燭,包裝物品的木板盒子……這些來自生活的材料,學生熟悉感興趣,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美術課更豐富,在搜集的過程中,還愛護、美化了環境,何樂而不為?如,在《鳥的紋樣》一課中,對于鳥身上的花紋的表現,大多數學生想到的是用畫的方法,雖然美麗,但缺點是比較費時間,認識到這一點,有的老師想到,用經常被我們忽略的棉簽,蘸上水粉,點彩?可否?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整個過程在輕松的氛圍中,游戲式地完成了任務。
5.加強和班主任、家長的溝通,得到學生與家長的信任
美術老師教的班級比較多,要多和班主任溝通,了解學生的整體與個別情況,這樣有助于對不同的班級進行略微的策略調整。同時,美術老師還要隨時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知道我們的美術課需要的一些基本工具與材料,尤其是在開學初,對工具的準備特別重要。有些家長,甚至還和孩子一起搜集材料,學生家長樂在其中,可以說,家長的支持與信任,讓學生在美術課中更有信心,更有動力。
美術課是一門技能性,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學科,認真做好美術課前工具材料的準備,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它的作用至關重要,是課堂教學的前提,這樣才能有質量、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羅丹說過:“世界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更多有趣的材料,也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展示材料的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才能對美術課始終保持好奇心與熱情。
參考文獻:
[美]羅思·克拉克.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M].中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