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海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大家對教師的認識和評價,往往以他們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學生考試成績的優劣而論。廣大教師在這種體制的影響下,只重視教學生知識,而輕視如何使學生學會學習。當今社會,由于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使得知識以“爆炸”的速度增長。在這樣的社會,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應試教育的做法,已經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學生的發展水平將越來越取決于他們不斷利用信息培養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很難想象,學生依靠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途徑,能夠有效地實現自我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通曉一門學科,任憑經驗教書,而應積極探索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新思路、新方法。
一、提高思想認識,把培養學生的素質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教育的對象和主體是學生,學生素質的高低與教師的素質及教育水平有直接關系,并且直接影響到祖國將來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四化”建設進展,作為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高度認識自己肩負的使命,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把培養學生素質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我們的教育方法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教師要摒棄應試教育,只重智能培養的片面做法,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把學生的思想品德、身體機能、審美情趣、勞動技能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質的培養教育同知識能力的培養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打破以學習知識為中心的體系,重構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體系,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提高。
二、積極探索鉆研,開創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常言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是需要廣泛涉獵采眾長,吸收古今中外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并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中去。首先,要充分調查研究,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他們的知識水平及思想狀況,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其次,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性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好、中、后進生都有發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學并且盡量想辦法使他們樂學、善學。第三,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改變應試教育只重分數、只重文化知識傳授的錯誤做法,在鼓勵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對他們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學會獲取知識,運用知識,進而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竅門。最后,把書本認識的教學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善于創新。
總之,教師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才能培養出大批符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必須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占領課改前沿陣地,走進新課程,做新時代的新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