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娟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心理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為一門非考試科目,應該如何引起學生的重視,在小學開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就這一問題,結合經驗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課堂;心理健康;素質教育
一、小學心理教育的特點
德國教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談及教育時曾說: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形成。換而言之,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認識和認識的堆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根據新形勢下青少年的成長特點確立了以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原則的教育理念。中小學的教育也由“應試教育”走向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思想道德、身體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的軌道中,心理素質是其基礎,沒有心理素質的生命,所有的思想、文化素質都不可能有效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人生的起步與奠基階段,不僅需要文化知識的學習,更需要在溫馨和諧充滿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這一階段是心理品質培養的最佳時期,學生將來能否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有益于社會和人類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小學時期的成長過程。這一階段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出本階段甚至延續終身。因此,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
二、小學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育是國家生存之根本,其目的就是培養有益于促進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人才。目前的中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素質教育的觀念并沒有真正地深入學校的教育體制中。學校對此項工作缺乏重視,對于素質教育也僅僅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面臨種種困難: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評價機制;教師專業水平低,缺乏培訓;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克服重重困難,根據教學現狀,切實轉變觀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落實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師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引領者,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品質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教師有著強烈的模仿性和向師性。因此,一個好的教育機構必須配備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如果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的指導,對學生的心理判斷不到位,在解決問題時就不能自覺地從心理角度去考慮問題,這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還有可能使之誤入歧途。這就要求教師要持之以恒地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同時,家長作為小學生重要的監護人,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觀念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走向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家校聯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以“創建和諧的心理環境”為目標,建設自然靈性的生態文化校園,讓學校每處風景都充滿了詩意與愛,為學生構建和諧、溫馨的校園。例如,通州一所小學的“蕊春園”風景秀美,不僅有植物園、文化園,還有很多古木,這樣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心曠神怡。該校以“蕊春園”為主題建立了內容豐富的校園網站;組建春蕊藝術團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生命的感悟。學校在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的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創建宣泄不良情緒的心理環境。例如,設立涂鴉墻,學生可以盡情涂鴉以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修建良好的運動場所,提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在運動中得到釋放,在運動中獲得健康,尋求心理平衡。此外還可以設立“你的秘密悄悄說”的信箱,讓孩子在安全的情緒下表達自己的內心。
最后,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對于經濟發達的美國在80年代就意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要求。全美85%以上的中小學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尤為突出的“整合”概念走在了世界前沿。整合即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互相補充、支持。它要求學校的教師能夠將整個學校的教育活動同心理輔導結合起來,結合學科特點,在學科教學的同時,幫助學生成為一名優秀充滿正能量的小學生,使之能夠在學習中認可自己,認可自己的生命價值。這不僅僅對學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建立家、校溝通渠道,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建設,并建立心理輔導室,定期為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甚至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資訊網站,設立網上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心理輔導模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在小學的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國家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祖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構建和諧社會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為了祖國花朵的美麗綻放和社會的進步,社會、學校、家庭要相互聯合,共同構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姚利強.提高教師教育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01).
[2]李麗秋.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小學生健康人格[J].新課程:下旬,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