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會
唱歌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怎樣設計好唱歌教學步驟、優化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課題。我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學,但基礎差的特點,作了如下的教學嘗試,使唱歌教學生動活潑、井然有序,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
即導入新課。主要以故事、謎語、圖畫、動畫、導語等形式引入新課。可以直接引入課題、或總結概括歌曲內容、或引入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小小牽牛花》一歌時,就用圖片引出有關牽牛花的名稱、顏色、形狀等,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以老師家鄉的現狀向學生講了黨的政策給農村帶來的可喜變化,揭示了歌曲的主題,使學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體會,并倍感親切、有趣,初入情境。
二、聽
聽是唱歌教學最關鍵的一步,并貫穿音樂課的始終。聽音樂、聽范唱或聽琴,每聽一次,都要讓學生帶著一兩個問題去思考,并且環環緊扣,步步深入,達到教學目的。如,《小小牽牛花》一歌在初聽音樂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把自己的想象帶入開滿牽牛花的農家小院之中,感受其情緒。聽范唱時,要求學生掌握歌詞及找出歌曲所揭示的主題。聽琴或復聽音樂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旋律、熟悉音樂。
三、找
視唱前,我讓學生找一找沒學過的節奏和各種符號,并比較分析旋律的結構,掌握讀譜知識。老師在講解示范之后,再結合歌曲進行重點訓練,突破難點。這樣學習視唱就容易多了。
四、誦
即按音樂節奏朗誦歌詞。老師先有感情、有節奏地范讀,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再讓學生聽音樂朗誦歌詞。歌詞與音樂節奏同步進行,這樣讓學生既掌握了歌詞的節奏,又熟悉了旋律,為填詞唱歌做好了進一步的準備。
五、視唱旋律
視唱時,我讓學生先練習拍打或讀出旋律的節奏,然后簡單的用聽音模唱法,難度大的可由教師帶唱。視唱是為了進一步熟悉旋律,為唱歌打基礎,同時提高學生讀譜的能力。
六、填詞唱歌
有了以上的多種練習,填詞唱歌就不難了。主要以聽琴填詞和視唱填詞唱歌為主。最后還可以運用輪唱、對唱、領唱、齊唱、聽旋律默唱等形式練唱,使學生完全學會一首新歌。
七、編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能力,教學上我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歌曲可讓學生即興創編律動、表演或改編歌詞等。如,在教《知了》這一課時,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幅畫面:在小河邊,一排排楊柳隨風輕輕擺動,一只只知了競相鳴唱,仿佛告訴人們:夏天來了!同學們對此編的動作非常優美,唱歌情緒也更加高漲;又如《打花巴掌》這歌是一首北京兒歌,是孩子們做拍手游戲的歌,課本中的歌詞,只從一月唱到四月,我就讓學生從五月編到十月,要求歌詞是表現生活的,而且是押韻的。學生創編的積極性很高,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要使音樂課上得生動、活潑、愉快,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那么有動有靜,動靜交替,寓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唱歌技能于游戲、活動和創造之中,且時刻體現其藝術美,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將是一條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