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 要:隨著小學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薦,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課堂的主人應是學生而不是教師,那么,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呢?還權于生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
關鍵詞:學生主體;巧妙導入;自由學習;個性檢測
新時期,如何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成為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
一、巧妙導入,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
教師要想更好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首先要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即使教師想讓他們當主人,他們也未必能勝任,因此,巧妙地導入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如何導入才算巧妙導入呢?當然是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方式,比如在學習課文“Drawing in the park”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家都喜歡畫畫吧,這周末我們一起去公園畫畫怎么樣?”學生一聽說周末要去畫畫,馬上來了勁,當教師發現目的達到了,馬上說:“但去畫畫有一個前提,就是大家要先努力學習我們今天的課文,然后通過我的測試后方能有資格參加。”教師采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從而為下一階段繼續學習做準備。
教師導入一定要有趣或者能夠吸引學生,就像上面案例中的教師,以周末去公園畫畫為引子,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二、自由學習,讓學生輕松掌握學習內容
當教師成功地吸引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后,接下來就應該讓學生自由地進行學習,所謂自由學習,并不是讓學生隨便學習,而是為學生制訂幾個階段性的目標,學生依照自己的能力去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完成任務并熟練掌握后即可進行下一階段的檢測。
制訂分層教學目標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這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道路,在布置任務時,教師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進行講解,比如在講授課文“Drawing in the park”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布置以下任務:(1)看圖學習課文內容,將不認識的單詞畫出來,并查出含義。(2)嘗試記憶課文中的單詞,能做到教師朗讀學生拼寫。(3)理解課文內容,能熟練掌握can這一詞匯的使用方法。(4)在公園中畫出一張自己喜歡的畫。
這樣的目標出來以后,由于每一級目標的任務難度都不一樣,學生自然會有選擇地進行學習,這樣學生都能完成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
三、個性檢測,讓學生自我檢測學習效果
當學生學習完教學內容后,教師可以分層次進行檢測,只要通過檢測內容,教師就可以將之前答應學生的一些獎勵發給大家,以第一個例子中的條件為例,如果學生能通過檢測,周末教師就可以帶這些學生去公園畫畫。
檢測方法也很簡單,教師先統計班級中學生自由選擇的任務內容,統計出第一個任務多少人,第二個任務多少人,以此類推,然后開始分別進行檢測,以上述例子為例,第一個任務是看圖識單詞,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幾張圖片,然后讓學生將文中的單詞讀出來即可。第二個任務是拼寫單詞,教師只需給這些學生聽寫單詞即可。第三個任務是理解課文,并學會使用can,教師讓學生用can這個詞造句即可。而至于最后一個任務,教師可以讓所有通過檢測的同學到公園中完成。
在進行檢測時,并不是教師給一組同學檢測,其他同學就沒有事了,其他同學可以積極觀看這些同學做任務,甚至可以參與到其中,從而起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總之,要想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要做的首先是身份的轉變,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而在新時期,教師一定要從主人變成引導人,通過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換句話說,教師已經變成了一位幕后指導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任萍.談自主學習與英語高效課堂的結合[J].甘肅教育,2015(04).
[2]李雪昭.淺談英語自主學習下的教師角色[J].新課程學習,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