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雷
摘 要:生產要素供給是發展經濟學中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除此以外,市場需求拉動也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筆者就稅收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以下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稅收政策;經濟增長;評價研究
一、增加要素供給的稅收政策
1.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資源的科學開發首先要建立起科學的使用制度,普遍對礦產、水流、土地、森林等資源進行資源稅征收;其次還要依照資源種類及豐度情況分設不同稅率,以此推動資源科學開發。資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減征或者免征有關環保項目及環保企業的所得稅、商品稅;減征或者免征綜合利用資源所得產品或收入的所得稅、商品稅;分設差別稅率來應對環境污染的企業或項目收入;針對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企業開征一定的污染稅。
2.資本增長
資本的增長才能帶來經濟的增長,針對資本形成儲蓄、融資、投資三個層面,稅收政策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刺激儲蓄,通過減小所得稅比邊際稅率、減征或者免征有關存款債券等的利息所得、開征對高檔消費品的消費稅來刺激儲戶的儲蓄意愿和能力。第二,刺激融資,可以通過減征或者免征金融業的所得稅和商品稅,或者減征免征有關投資擔保和投資基金的所得稅和商品稅來推動金融業前景。第三,刺激投資,全面推進“營改增”進程,力求在消費型稅收下避免有關資產的二次征稅;協調內資、外資企業的稅收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的共同投資;以加速折舊推動資本更新速度;對限制投資的有關稅收政策予以廢除。
3.勞動供給
勞動是促進社會經濟增長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供給包括質量和數量兩個角度,稅收政策也應當積極從勞動的質和量兩個角度來促進經濟的增長。第一,促進就業,適度增加所得稅免征額和商品稅起征額,刺激個體經營發展;減免職業技術培訓的有關所得稅商品稅,促進職工培訓數量的提升;減輕中小企業稅負,推動中小及第三產業的勞動力吸收。第二,提升素質,在征收個人所得稅時適當允許扣減有關自身或子女的教育支出項目;在征收企業所得稅時適當允許扣減有關企業員工技能文化培訓的支出;適度減免有關教育衛生事業的所得稅和商品稅;計算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時,允許在應稅所得里扣除有關教育衛生捐贈的支出項目。
4.科技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強,科技創新包括研究、開發、使用三個不同的階段,稅收政策對于科技發展的刺激應從以下角度體現。第一,研究階段,劃定科技研究組織的非營利地位,對其免征所得稅商品稅;售予科研組織的有關專有技術實施低稅率征收;贈予科研組織的各項支出允許企業在應納稅所得額中部分、全額或加倍扣除。第二,研發階段,允許企業在應納稅所得額中部分、全額或加倍扣除有關研發部分的投資;允許企業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按比例抵免有關研發投資的增量部分。第三,運用階段,低稅率或者免征企業個人轉讓技術專利的有關收入;允許企業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按比例扣減有關設備的技術改造支出;加速折舊,促進技術更新運用;免征高新技術商品稅;減免或低稅率征收有關技術培訓、服務、咨詢的收入所得稅商品稅。第四,技術引進,減免科研用進口設備的關稅或者商品稅;科研人員國際交流所得收入進行酌情減免;減免有關專利、技術使用權購買的商品稅;對各類科研報刊實施零稅率或者低稅率。
5.企業發展
企業是經濟增長的實踐推進者,是眾多生產要素綜合發揮作用的主體。稅收政策對于企業發展的推進應當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第一,對于新開設企業,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對其實施所得稅免稅減稅措施;第二,鼓勵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通過公平設置不同行業稅務負擔、促進收稅環境的公開度等來實現企業戰略制定的明朗性和高質量性。
二、擴大市場需求的稅收政策
1.刺激消費
消費決定投資,消費需求是市場需求的主體。稅收政策應當積極從收入、支出、實用性、市場秩序等角度入手,來實現對居民消費的刺激作用。第一,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提升低收入階層收入水平;提升所得稅免征額及商品稅起征點;廢除農業稅,統一城市農村的稅收制度,對農業進行一定的稅務免征政策。第二,遏制儲蓄急速上升,設置儲蓄稅收中性的稅收制度;促進醫療、養老、教育的直接支出,控制消費者預期支出。第三,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稅收調整住房汽車的消費比例;減輕服務業稅收,促進居民文化娛樂業消費;減輕農村商品流通稅負,刺激農村消費能力增長。第四,促進產品質量提升,適當增大定額稅的使用廣度,提升產品的質量性能。
2.刺激投資
投資對于資本的形成及需求的擴大有著重要作用。稅收政策可以通過虧損結轉來分擔企業或個人進行投資的風險,通過免稅期設置、投資抵免、加速折舊等減小投企業或個人資成本,從而促進投資的增長。
3.刺激出口
出口有利于產能的消耗,通過降低產品價格、提升產品質量的稅收政策,可以極大地促進產品的出口,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三、結束語
稅收是國家職能實現的基礎,也是實現國家經濟增長最有效的調控手段,通過稅收政策對要素供給、市場需求的適度調節,就可以很好地實現對經濟產業機構的調整,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穩步快速增長。
參考文獻:
[1]吳衛紅,姜松,李暢.中國經濟增長、稅收收入與宏觀稅負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2(03).
[2]楊靜.稅收收入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15(03).
[3]彭艷芳.稅收分權指標構建及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