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艷
古文簡短凝練,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積淀,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小古文進入小學課堂,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小古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為初中的文言文學習作好鋪墊。然而小學生剛剛接觸小古文,由于對文言的語法特點和實詞、虛詞完全不了解,妨礙了學生比較順利地理解課文內容,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采用小古文和課文整合閱讀的方式教學小古文,也是學習小古文的教學方式之一。
以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與小古文《司馬光》整合閱讀教學片段為例,在拓展古文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1.這篇課文用三個自然段講了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一共134個字。古時候有一本叫《宋史》的書中也記載了這個故事,卻只用了42個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區區42個字來講這個134個字的故事的。
2.(出示小古文《司馬光》)聽錄音朗讀,自由練讀,分句讀。
(1)司馬光/幼時,與/群兒/戲于庭前。
①指名讀。
②你能找到課文中和這句話意思一樣的句子嗎?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一天,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玩。
(2)有一兒,誤墮水缸中。群兒狂叫,皆驚走。
①指名讀。課文中有一個自然段寫的就是這兩句話的意思,你能找到嗎?
②交流——有個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去找大人。
(3)光俯取石,急擊缸,缸破水流,兒得不死。
①你能自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你真聰明,課文里就是這么說的。
②指名讀。——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3.小朋友可真厲害,把這古人說的話都弄明白了,要是哪天穿越了,也就不用擔心語言溝通問題了。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學習對應的現代文課文,再讀小古文原文,最后文白對讀。這樣做有兩點好處:
(1)降低閱讀難度,又激發學生學習小古文的興趣。學生先讀現代文翻譯,就可以在讀小古文時做到對其內容一讀就懂,化解了學生閱讀小古文的難點。
(2)強化對比,便于學生對小古文形成感性認識。同一個故事內容的兩種表達方式有很強的可比性,學生在對讀中淡化對內容的關注,而重點關注小古文的表達方式,從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小古文本身。
這樣就把學生讀懂小古文的過程變成了接觸、感受、發現小古文的過程,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層面,也為學生今后的小古文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蘇教版課文中,可結合小古文教學的課文不止《司馬光》這一課,還有很多,例如《學棋》《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等,在學生剛接觸小古文之時,均可采用“對讀觸摸—研讀感悟—對比發現”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一、文白對讀,觸摸小古文
親吻語言的馨香,咀嚼語言的滋味,觸摸語言的體溫,辨別語言的色彩……閱讀教學的過程首先要借助文本語言所提供的信息,為學生建立一個具體的語言交際場景,使學生主動地、設身處地地觸摸文本的字、詞、句,領悟其中的內涵。上課伊始,以讀、說譯文故事的方式導入,然后再給學生讀小古文原文,能使學生產生較強烈的“閱讀期待”,他們急于去領略小古文的風采,急于去感受小古文的韻味。這種期待過程,外在的表現是閱讀的興趣、欲望,內在的表現是已對學生引發了對小古文的感悟。接著是文白對讀,感知文本大意。這樣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小古文的難度,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引領研讀,感悟小古文
薩特說:閱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在品味語言、感悟語言的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和引領作用,尋求語文閱讀指導與語言實踐的最佳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注重研讀的引領,在完成閱讀教學的“底線”——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以“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讀出意境—讀出思考”為讀書路徑,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使學生在體會小古文的特質、感受小古文的魅力的同時,獲得語言的發展,凸顯小古文教學的本色。
三、對比交流,發現小古文
著名教育家曹明海指出:從語文的本體看,語文不僅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構成;從語文的功能看,語文作為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傳達的是思想與情感,承載的是文化精神、價值觀念和人類的文化成果。小古文教學必須發揮小古文語言的魅力,增強語言美感體驗,引導學生去發現、感受、體會小古文本身的特質,從而引發學生對祖國語言和歷史文化的自覺接受。
教學中,在反復研讀、對比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就“小古文和白話文有什么不一樣?”進行探討,通過強化對比,使學生對小古文的特點、韻味等有了更深的認識,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層面。
總之,初學小古文的教學主要采用文白對照的方式進行,遵循了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小古文的興趣,又重視培養了學生體驗探究的能力,在探尋小學小古文教學有效范式中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俞敏杭.淺談比較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03).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