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璐
摘 要:作文的教學既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內容,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作文教學水平不高,學生作文水平偏低已經成為目前困擾語文教師的嚴重問題。主要從提高寫作興趣,豐富寫作內容,培養創新意識三個方面簡要介紹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領略寫作的趣味性,發展其語言能力,提高其寫作能力,陶冶其思想情操。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興趣;創新
我們在日常的習作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態:短短的兩節作文課,熬起來就像是漫長的取經之路。教師使盡渾身解數,巧妙設題,旁征博引,想要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和聯想;學生面對作文題目,心急如焚,卻也不知從何下手。造成這樣狀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教學中的急功近利,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學生群體的特征和生活,嚴重地禁錮了學生的個性;二是學生習作的心理狀態及方式方法上的欠缺,學生對于習作的畏懼,也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瓶頸。
現本人將自己多年來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幾點膚淺認識供同仁參考,拋磚引玉。
一、習作生活化,提高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的習作課程安排,一般為一周兩節的大課,于是,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將作文課一分為二:一部分是課前的10分鐘,是教師的作文課題布置時間。教師會利用短短的十分鐘,將本節課的作文題目做簡單的講解;一部分是剩下的70分鐘,要求學生在70分鐘內將習作的整個擬稿、修改、撰寫的三個部分完成,殊不知“倚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來有幾個……這樣的教學流程,顯然是不現實、不科學,且也不適合的,尤其是剛剛開始學寫作的小學生。從這一點上看,學生習作能力低下的原因,教師的教學方式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習作教學流程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沒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情況和切實需要,遠離了學生本就豐富多彩的生活,卻舍近求遠的讓學生憑空構想。因此,我在教學中,作文課的前一天,甚至于一周之前就讓學生明確下一次習作的主題和要求,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進行作文素材的搜集、體會,并精心的構思,進行充分的擬稿。這樣做,不僅將匆匆的80分鐘延長,提高效率,而且還能保證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在有東西可寫,有想法可說,有感情可抒的基礎上,有效轉變傳統學生習作“假、大、空”的現狀,真實展現學生的世界和生活。
二、接觸多方面,豐富寫作內容
小學生由于年齡少,閱歷淺,自然的,無論是在字、詞、句上,還是習作素材上的積累都是非常有限且狹窄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腦中沒有素材,那么,寫出來的文章也勢必就是空洞無物的。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必須著重從寫作素材的積累方面下工夫。我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1.幫助學生豐富課外活動。這個課外活動,有時是文靜的,看看書,讀讀報。我會經常帶一些好書來學校,分給學生自己看,或者有感情地念給學生聽;也會組織學生將自己手里,自認為很好的書,拿來和同伴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見識,而且還能讓學生學會分享。有時是活潑的,說一說,玩一玩。組織故事評比,讓學生將自己從書中看到,或是從別人那兒聽到的好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還會組織一些競賽的小游戲,讓學生相互幫助,又相互競爭。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而且還能給學生創造精彩經歷,豐富習作素材。
2.幫助學生豐富生活經驗。就當下的現狀來看,不少家長也給自己的孩子報了不少的藝術班,女孩子,學琴、學跳舞等;男孩子,練字、跆拳道等。看似生活豐富多彩,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卻并沒有因此而豐富。想要讓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就必須要想方設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我會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或是公益活動。如,我曾舉辦過一次“給爺爺奶奶講故事”,帶著孩子們走進敬老院,讓他們把自己的故事說給爺爺奶奶聽,把自己的糖分給爺爺奶奶吃。作文課中,讓學生聯系此次活動中自己的切身感受,寫“這是特別的一天”的全命題作文。這樣,學生切實經歷過、感受過,習作的過程中不僅有事可寫,而且也能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讓習作變得有血有肉。
3.課內文本的素材積累也不可忽視。小學生學習習作,模仿是最開始的。小學語文課本是運用祖國語言的典范之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名人的作品,亦要強調并引導學生品讀其中的重點字、詞、句。摘抄、積累其中的優秀句子,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只有懂得欣賞美、觀察美,才能理解美,并創造美。
三、激發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
現代心理學家、教育家都認為:“人的個性是人類進行創造活動的內在依據和能動力量,是一切創造力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自己最為鮮明的個性,而我們作為教師,更要保護學生的這種個性,并強調個性,在教學中,善于利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并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甚至于是幻想,并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想象中的事物描述出來,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總之,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成就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學生轉變自身的教學認識和方法,精心設計習作教學,將學生的心思和熱情引入課堂,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將學生放回生活,指導其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悟生活。
參考文獻:
歐云蘭.作文教學呼喚個性回歸[J].廣西師范大學,200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