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聾生是由聽覺障礙引起語音障礙的群體,聾生既要承受自身生理上的變化帶來的苦惱,又要面對當今社會多變的環境,他們比正常人面臨更嚴峻的學習、交往、就業等社會壓力,還要承受身體上的缺陷帶來的不便。困惑、矛盾、不安不斷沉淀,影響他們的健康發展。對聾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治療不良的心理傾向。
一、根據聾生心理發展的特點,開展面向全體的心理輔導
遺傳素質是聾生心理發展的物質前提,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對聾生心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聽覺障礙使聾生心理發展較慢,對外部世界反映的范圍縮小,完整性較低。如,10歲左右的聾生的心理活動與5~6歲健全兒童的心理活動相當。影響聾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有:(1)聾生自身的殘疾和周圍人的看法與評價,直接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發展,需要外來的疏導;(2)交流與溝通方式具有特殊性,他們不愿暴露自己的殘疾,已形成故步自封的局面,而看話(讀唇)局限了他們的信息來源,嚴重妨礙了思維的發展;(3)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對個體要求逐步提高,作為弱勢群體,他們需要付出較健全人更大的代價,面臨更大的社會壓力。
因此,只有通過早期的干預、缺陷補償、康復訓練和系統的教育,才能使聾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創設符合聾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開展面向個體的心理咨詢
1.學校、家庭是聾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和家長要理解、接納聾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使每個聾生都能感受到關愛無處不在。父母與子女的親密關系和子女對父母無條件的依賴和信任,使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權威和深厚的影響力。家長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滿足子女的要求、提供幫助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從“學習心理、行為心理、交往心理、耐挫心理、情感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做好個案記錄和分析,對于個性心理障礙突出的要給予及時的疏導和解疑。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聾生在個性發展、學習活動、矛盾沖突、隱私顧忌等方面出現問題時,必須進行有效的個體咨詢。
總之,研究聾生心理的活動、心理特征及心理規律,對聾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矯正聾生不良心理傾向,培養聾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是聾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或許我們培養的學生算不上有用人才,但他們能自食其力,心理健康,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頭上,都會有一片蔚藍的天空!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