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東菊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愛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與交流的基礎,特別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愛更是我們做好工作、教好書、育好人的重中之重。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師愛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觸動孩子愛的心弦,啟迪孩子愛的情感,萌生孩子心中愛的春芽,播撒孩子意識中愛的種子,點滴滲透。愛施于優秀生,應是錦上添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師愛惠及學困生,應是雪中送炭,三冬暖陽,暖人心扉,催人奮進。尊重、信任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贊揚、褒獎表現著愛;批評、處分也凝聚著愛。教師對學生的愛,目的一致而形式多樣,它滲透于教育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貫穿于教書育人的全過程。
一、愛是關心
我的學生于某某,近兩個月都沒有按時來學校上課,學生對此議論紛紛。經過多方打聽,我了解了情況,原來孩子的父母正在鬧情感糾紛,媽媽提出離婚,爸爸不同意,把孩子留在家中,想讓孩子起紐帶的作用,維系住這段感情。來學校后,孩子變得孤僻了,既不愛說話,又不愛和同學們玩耍,總是一個人呆坐著,眼睛里滿是茫然,像只失群的孤雁一樣顯得無依無靠。對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讓她感受到有老師在愛著她,有學生在關心著她,有集體這個大家庭在她身后。
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只小鳥飛進了教室,學生都活躍了,有的說關好門,有的說關上窗,有的說捉住它,只有她說出了與眾不同的話:“老師,讓小鳥飛走吧!她的爸爸、媽媽找不到她,一定會很著急的。”我鼓勵她說:“這只小鳥的問題就交給你來解決吧!”她站起來走到教室門口,打開了門,小鳥立刻飛了出去。我帶頭為她的行為鼓起了掌,學生更是掌聲雷動。
“老師,小鳥的爸爸、媽媽找不到她會傷心的。”這是她跟我說的話。“好孩子,小鳥的一家都會感知到你的愛心的。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明天一定會是美好的。”我把她抱在懷里,“我們也是一個家庭,如果找不到你,大家也會傷心的。”
二、愛是尊重
教育的真諦在于實現人的社會化和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師應該關注差異。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的教育更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
一個案例一直清晰地記在我的頭腦里,一位教師為了準備一堂公開課,將彩紙剪成許多小星星粘在裙子上,這將是學生得到嘉獎的獎品,課進行得很順利,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那些小星星逐漸地發放到了學生的手中,得到小星星的學生如獲至寶,這是莫大的榮譽和鼓勵,教師在教室里走動的時候有一顆小星星調皮地滑落了,一個小男孩把她撿了起來,他多么想自己有一顆小星星呀,他有好幾次都想把星星貼在自己的小手上,可是一直到下課了,他也沒有粘上去,下課后他去了教師的辦公室,認真地對教師說:“老師,你的小星星掉了。”那位教師接過小星星,隨手就扔進了垃圾箱,這個已經沒有用了。男孩沮喪地離開了,這樣一顆明亮的星星、誠實的星星,在教師的眼里都沒有被發現,在我們的工作中,不是只有那些耀眼的光環才能配上星,這些小星星更是那么淳樸、那么本色,他們的光亮更應該進入我們的眼中和心中。給予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而不是利益需要的尊重,這才是我們應該保持和做到的。
三、愛是寬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有了寬容,才能夠等待;有了寬容,才能去喚醒;有了寬容,才會有教育。
我班有一個學生田某,因為父親離世,母親改嫁,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所以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學生,性格孤僻、好與同學發生沖突、不服管教。有一次我去上課,田某正在教室里慢慢地擦著黑板,我當時就來氣了,“都已經上課了,還這樣慢吞吞的,不是耽誤大家的時間嗎?”沖上去奪過板擦沖他吼著:“擦個黑板都干不了,你還能干點什么?”他當時無辜的看著我,小聲地說:“老師,我怕擦的太快,粉筆灰飛您一身。”原來是我誤會他了,我心里一怔,是我太魯莽了,沒有弄清楚就亂下定論。“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請你原諒。”一次小小的事件竟然讓田某有了巨大的轉變,他不再無故曠課,上課聽講也認真了,紀律上、學習上都有了質的飛躍,當我問他原因時,更是給了我一次震撼,“老師,你當眾向我道歉,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我以前接受的都是批評,您是第一位,您與眾不同,所以,我也要給老師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孩子就是孩子,只要你用心中真誠的愛,加上對錯誤理解的寬容,就能收獲始料不及的成效。
愛是教育的前提與基礎,教育是愛的戰場與陣地。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用愛去贏得教育的陣地,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