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建婷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在于用信息技術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這一角度來說,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該積極創設生活化課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
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技術性學科,如果沒有與生活結合起來,那么,將會失去信息技術教學的真正價值。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將信息技術知識與生活背景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運用。那么,如何創設生活化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呢?
一、引用生活案例,體現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個體特征和日常生活習慣,選擇能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生活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教學內容生活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化難為易,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病毒防御內容時,針對這一抽象概念,學生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引入生活中的感冒病毒及防治方法,引導學生將抽象的電腦知識與生活實例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也推動了學生的學習。
二、設計教學活動,體現過程生活化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生活化,可以體現為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通過為學生布置一定的目標任務,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接觸生活實際問題,學習效果進一步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設計教學活動,應該調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用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份虛擬的班級考試成績單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要求對成績進行排名,統計及格人數等等,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加以指導和巡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學習技能。
三、關注學生個性,體現評價生活化
傳統的信息技術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很難提高。在新課標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建立生活化的評價內容及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挖掘學生的潛能。例如,教師可以對認真聽課和記筆記的學生頒發聽課模范獎,可以為舉手發言的學生頒發課堂勇士獎,為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頒發作業標兵獎。例如,為了進一步考評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教師可以布置“我們的小家”作業,讓學生利用藝術字、圖表、箭頭等等來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包括他們的性格和特長等等,在完成之后挑出優秀作品進行展覽,這樣一來,學生的個性品質得到了培養。
參考文獻:
馬穎峰.網絡下的教與學:網絡教學模式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