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本文主要從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創設情境、改變教學環境,創設更廣闊的情境空間、以表演、游戲創設情境、講故事創設情境等手段調動了聾生的注意力,角色參與,激發了聾生的學習興趣,多種形式的互動,提高聾生語文成績等方面闡述。
【關鍵詞】情境教學;聾生;意義;手段
情境教學,是把若干新知滲透到奇妙有趣的情節、場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問題解決為需要,激發學生在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信,認識“做中學”的價值。聾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們在感知事物和抽象思維能力上有一定的困難而造成學習上的障礙,而情境教學則是多種教學法的最優組合,其主要意義表現為:
一、情境教學的特點及對聾生學習的意義
情境教學的基本特點是它具有趣味性、直觀性、需要性、參與性和交往性。
情境教學的趣味性是它適合聾生的心理特征, 具有新奇、好玩的特點,能使聾生心情愉快地接受訓練。其主要作用是吸引、誘導聾生,培養聾生的正常心理,讓聾生在玩中學習。情景的氣氛還有利于帶動一些成績差的學生。
情境教學的直觀性是它具有實物和情景,具有情節的動態反映,形象感受性強,符合聾生形象思維的特征。情境教學的直觀性有利于形成聾生的言語意識,建立正確的詞語概念,特別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理解性語言。
情境教學的需求性是指由于情境的吸引,讓聾生產生參與的需求,產生模仿和表達的需求,需求是動力的源泉,這種需求可使聾生由被動學習進入主動學習。
情境教學的參與性是指聾生可以參與情境活動,充當角色,或觀察、或擺弄、或游戲、或表演,使聾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需求,學習和體會有聲語言的理解,表達感性語言的意義和表達的規律。
情境教學的交往使用性,是指情境教學可提供聾生交往的機會和場所,并能使聾兒在教學中對話交往,學習使用語言。它會有效地促進聾生表達性語言的發展。
二、情境教學的主要手段
1.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有三種方式:實物、圖片和掛圖。實物和圖片主要用于詞語的教學中;顏色和一些易于找到的東西,都可直接用實物,加強感官效果,突出真實性。而生動形象的圖片對于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于找到的東西也是行之有效的。
2.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
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現在主要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集聲、畫結合于一體,它對于那些動態畫面比較多的語言訓練教學很有幫助。優勢在于可以模擬現實環境,或虛擬現實生活中不易找到的情景和事物,利用視覺、觸覺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多感官的綜合刺激,例如《秀秀明白了》一文,運用flash動畫形式,演示水蒸氣把暖壺塞頂出去的過程。
3.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創設情境
語言訓練課上, 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展開自己想象的空間, 去創設適合自己的語言環境。老師也要積極地融入學生所創設的環境中,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他們盡量用正確的語言去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
比如,在教小動物時,在師生共同創設了情境之后,師生都帶上自己喜歡的頭飾扮演小魚、小鳥、小兔。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跟著老師學小魚游,小鳥飛,小兔跳,讓學生都動起來,邊動邊說。在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教學內容時,教師就說:“天黑了,小動物們都要回家了,小魚再見!”于是戴小魚頭飾的聾兒邊說邊學小魚的樣子游出教室;當老師說:“小鳥再見!”戴小鳥頭飾的聾兒就邊說邊學小鳥的樣子飛出教室;當老師說:“小鳥再見!”戴小兔頭飾的聾兒就邊說邊學小兔的樣子跳出教室。憑借這種如臨其境的感受,會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言行。
在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實踐的時候,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分組演示,進行對話,學生在演示對話的過程中,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學生通過對話練習,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改變教學環境,創設更廣闊的情境空間
對于與我們現實生活很貼切、相近的教材內容,教師可大膽改變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到教室外面,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感受、體會“真實的情境”。例如教學《放風箏》這一課時,教師就把學生帶到廣場,帶入大自然中,讓學生準備好“仙鶴”、“蜈蚣”、“仙鶴”等造型的風箏,讓他們放風箏,體驗放風箏的樂趣,讓他們相互配合,把“大蜻蜓”放飛到天上,仔細觀察風箏的在天上飛的姿勢,讓他們細心體驗放風箏的快樂,相互配合的重要。
5.以表演、游戲創設情境
耳聾學生特別喜歡表演,通過學生自己表演或做游戲創設情境,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語文和思品課上教師可組織學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進行表演。例如教學《老鷹捉小雞》一課時,教師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同學們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可以讓他們輪流扮演“母雞”、“老鷹”、“小雞”的角色,體會不同角色的思想、動作特點。
6.講故事創設情境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語文課上可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引導他們興致盎然地去學習跟故事有關的內容。
例如,聾校最常見的看圖說話練習,練習題有時候只提供一副圖畫,顯示一個時間的內容,對于過程并沒有全部顯示,這對于想象能力和語言組合能力有一定局限的學生來說,確實是個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練習。例如,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九冊的“基礎訓練二”的“看圖說話”練習,就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①一天放學后,小超背著書包往家走。②忽然刮起了大風,天上烏云密布,看樣子馬上就要下雨了,小超加快腳步往會跑。③他看到王奶奶晾在繩子上的衣服還沒有往回收,王奶奶年齡大了,行動不方便,小超冒著雨幫王奶奶衣服抱到家里。④正在著急的王奶奶趕緊讓小超進屋。
這樣的故事情境的“呈現“,讓學生頭腦中有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鏈,對于看圖說話的能力提高有很大作用。
情境教學強調聾生參與,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體現了“學生主體”這一現代化思想。它使大家和諧互動,體現了在“做中學”、“玩中學”和“用中學”,創設情境、氣氛,調動了聾生的注意力,角色參與,激發了聾生的學習興趣,多種形式的互動,使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武安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