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少林
【摘 要]初中英語新課標指出:在基礎教育中進行素質教育的理念。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是素質教育中的重點,也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關鍵詞】創新;創新思維;交際能力;發散思維;多媒體
初中英語新課標指出:在基礎教育中進行素質教育的理念。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是素質教育中的重點,也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當前我國的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深化教育體制變革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們要全面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首先應從教育入手,大力提倡和實施創新教育,突出當代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真正培養出與時代潮流相適應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水平。只有這樣,我國的知識經濟才能得以順利的發展,向發達國家前進。那么,我們要怎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呢?
一、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創新人才
美國心理學家阿瑞提對個人創造力提出了十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與集體活動相補充的“單獨性”,與緊張學習工作狀態相對比的“閑散狀態”,與理性思維相反的“幻想”,以及擺脫禁錮的“自由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條件。所以,要培養創造型人才,教師就應當關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師生間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使學生身心愉悅,有安全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建立起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肯定性和激勵性評價方式來激勵學生,當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時,那么,他們就會不畏艱難、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只有不斷創設這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思維才會不受束縛,他們才會自主學習,才可能去探索、去創造。
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創新思維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磨擦與碰撞的環境,搭建一個更為開放的舞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學習,獨立思維,成為學習中的真正主人。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重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爭論、辯論,有利于創造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改變“喂養式教學”格局。因此,教師必須創造條件,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并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識,讓學生自由地求異發散、編寫新的內容。
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現幾個key words,讓學生自己編一些內容。這樣會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從而以創新意識來靈活運用語言知識,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與摸索解決新問題,掌握新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三、創設交際活動環境,培養創新交流能力
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能夠運用英語跟外國人進行語言交流,這才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然而,美國教育學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英語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掌握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運用知識也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中國學英語,沒有語言交際的環境,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沒有得到充分的鞏固和提高,因此就會出現懂得說,不懂得聽,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就大大的受到打擊。此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能力;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可適當調換道具,讓學生能有所創新。
例如,學了Shopping之后,我為學生布置出模擬的shop。當學生看到擺滿各式物品的商店時,就有了想要上來表演的愿望。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誰能用英語來購物,那么,他所買的物品就作為獎品歸其所有,同學們就更加爭先恐后了。在這樣的交際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交流能力。因為,在這樣的交流場所,學生是自主的,沒有心理壓力,敢于表達自己,還能根據自我需要創造性地進行交流活動,無形中有助于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除此以外,英語角、英語故事會、英語手抄報等都是很好的實踐活動形式。
四、巧設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培養創新發散思維
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貴有疑, 小疑則小進, 大疑則大進。”可見質疑是探索的動力,是創造性思維的原始動力。要培養學生具有豐富想象力,積極探索求異的精神,堅持獨立見解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質疑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有研究表明,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多方位地設計各種各樣的思考題,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say“No”,從而讓學生多側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應經常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獨特見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五、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采用,培養創造性思維
多媒體教學已經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深受廣大英語教師的采用。因為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直觀性,交互性,生動性等特點,有利于適時拓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創意制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時也常常將自己的創造力融于其中,從而以教學創新來啟發學生的學習創新。
英語教學課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并應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首先,多媒體教學,可以激“活”教科書,讓學生更易理解接受。再次,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語言環境,使學生學會英語思維,接受純英語的熏陶和感染,使其聽、說、讀、寫形成習慣。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走進英語課堂,聽英語,說英語,讀英語,寫英語,從而養成聽、說、讀、寫的習慣。
六、結束語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教師只有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目標,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造能力。我們英語教師要將創新教育與本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將英語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活動,積極探索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新途徑。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東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