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構建有效課堂已成為廣大教師教育實踐的重要課題。如何客觀對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最適合的教學策略,實現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課堂教學,值得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深思。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改;問題;對策
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當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并不佳。為改變局面,許多老師都在積極地探索,出現了課堂辯論、小組探究、模擬實踐等許多新形式,但由于一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及課堂活動“度”的把握不夠,教學失誤仍舊不少,就這些教學現象,我想與各位同仁交換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改中出現的問題
1.有效課堂內涵模糊
有效課堂,具體來說,就是課堂教學要有效果、有效率。這就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師都要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培養目標出發,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
但實際情況卻是許多老師對新課程標準理解把握不夠透徹,對于如何實施新課程教學,心中沒底,還處于盲目的摸索之中。
2.對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把握不準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在課堂上多說、多做,這種只注重形式的做法忽視了教學實際,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課堂上必要的師生互動,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是對教學環節的輔助,我覺得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積極思考問題,輕松掌握知識,實現高效課堂,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評價體系不科學
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的雙向互動,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應包括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感、學習方式等多方面。但當前許多地方仍然是“一考定終身”,只看結果,不重過程,導致很多教師依然采取應試戰術,以各種考試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策略。這些不科學、不合理的評價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
4.政治課堂脫離生活實踐
由于受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今的高中政治教學,已越來越與現實生活相脫節,許多高中生都缺乏實際生活經驗,就連許多農村學生,由于家庭的過度關愛和直接保護,“不聞窗外事,只讀圣賢書”已成為現實狀況,獲取生活經驗的途徑很少,這樣的課堂教學嚴重背離了我們所倡導的教學生活化。
二、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改的對策
1.準確定位教與學
教學永遠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和諧統一,教師一定要扮演好課堂教學引導者的角色,還課堂主動權給學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并非不管什么內容和情況,都少講甚至不講,而是要求教師要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對于學生,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敞開思維,大膽探討,但一定要讓探討有一定的目標性,不可信馬由韁。討論問題時,教師要確定內容,確定方向,討論結束后,還要及時給予點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駕馭者,不能使課堂教學失控或脫離主題,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
2.采取靈活多樣的教法
在教學中,要根據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教學才會有效果。
首先,教師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遵循教學規律,通過創設情境,促進學生自覺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全面多樣的實踐活動,自主探究學習。另外,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使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發展。
3.教學生活化
大部分高中生,對抽象的政治理論都不大感興趣,如果照本宣科,只會使學生感到厭倦,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教學一定要講究策略。我的經驗就是把握時代脈搏,讓課堂教學緊密聯系生活,努力把生活題材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用學科知識解決社會問題,輕松實現對書本知識的遷移,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時代氣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完善評價體系
首先要注重評價的全面性,將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和情感態度等多方面都作為評價內容。在評價方式上,不但要包括各類考試,還應注重考評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真實能力,關注其發展和進步的動態過程。評價結果,可以是分數,也可以是描述性評語或學生的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
5.處理好師生關系
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有效課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走進學生,和他們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問題,用自己的尊嚴和威信來影響學生。在課堂上,要穿戴整潔,精神飽滿,面帶微笑,用自身的自信來感染學生情緒。在生活中,要把關愛給予每一位學生,既要肯定他們的成績,更要正視他們的缺點,用言傳身教隨時隨地地教育影響學生。
思想政治課相對枯燥乏味,要保持較高漲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能夠在相對快樂中獲取知識,實現有效課堂的目的,政治課教師一定得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探索,好在高中生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人生目標,所以,對他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該有法可循。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