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各科教學,為教和學創造了廣闊的空間。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學生觀察世界、探索世界、開闊視野的重要工具。就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小學科學
小學科學科目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開拓學生的視野,擔負著啟蒙教育的重大任務。尤其是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我們教師也應有效運用現代技術,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一、準確把握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學科的有效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握好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科教學內容的切入點,使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如何加快溶解”時,先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在《閃閃的紅星》中,小紅軍將鹽溶解后藏進棉衣,而躲過了敵人的檢查。學生被故事情節所吸引,這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紅軍如果需要很多鹽,有什么方法能讓鹽快速溶解呢?”學生積極思維,暢所欲言:“用熱水溶解”“不停地攪動”“放在熱水里攪動”等等。課堂學習氣氛非?;钴S,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二、運用信息技術,對知識予以再現和補充
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向學生呈現更加生動、富有時代特征的科學資料,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現和補充。比如,在《進一步觀察巖石》的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把學生無法從課本上和教師描述中感受到的宏觀的地球變化,神奇的自然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本來感覺抽象、復雜多變、難以理解和想象的地殼運動,變得生動、具體、形象;將“火山爆發”的鮮活過程再現出來。這樣生動的教學,使學生對地球的地殼運動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認識??茖W教材中很多無法用真實實驗完成和展現的內容,都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彌補和實現。
總之,將信息技術運用于科學教學中,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易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豐富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當然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與時俱進,注意搜集與學生認知和教材內容相適應的信息素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造性地應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使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益達到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李勝利.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整合芻議[J].青海教育,2012(11).
[2]魏寶國.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的整合策略[J].學周刊,2012(03).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