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華
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改革有了新的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新課標下的教與學作出一些討論。在新形勢下,如果不對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進行變化,是不能進步的。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標準;德育
中華民族有著德育為先的傳統價值觀。對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國向來都極其重視。不過由于我國現在的思想品德課普遍存在著部分問題,有些人對于這個課程提出了一些質疑,所以,在新課標下,思想品德課應該采用新的教學策略。
一、師生交互應和諧親密
現如今的思想品德課往往是教師將教材上面的知識教授給學生,這樣的方式對于通常的課程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對于重視德育的思想品德課而言,是沒有效率的。學生就算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全部記住,在考試中獲得滿分,在品德上的成績卻不能用卷面上的成績來評價。要改變以往的這種教師只是單純地把課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便離開課堂的形式。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的作用極其重要,教師要承擔起良師益友的責任。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以個人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從心底對教師有所誠服,所以才會接受教師所表達的品德觀念,并且模仿學習。教師也應該轉變觀念,思想品德課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更應該是思想的傳承,要把從根本上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觀念作為最終的目的,通過言傳身教,來讓學生領會到中華美德之美。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更應該與學生打成一片,以平等的方式,循循善誘,去以情動人、以實感人,將好的思想品德做成真實的行為,傳遞給學生。
二、教學內容應立足現實
在新課標中,對于思想品德的教學有著新的要求,不應該僅僅立足于課本,更多的要面向現實社會,面向學生的現實生活,從細節做起,以細節輻射整個人生。要圍繞學生個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教授給他們社會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規范,教給他們做人的方法、生活的觀念。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又或者播放一些優秀的范例。立意與內容雖好,卻對于學生本身的生活而言太過遙遠了,不利于他們全面理解思想品德的要求。為此,更多現實生活中的范例應當被利用到課程的教學中,更切實際地將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品德教給他們,使他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確實應用起來這些思想品德,在生活中實踐并把這些品德融入靈魂。
如,在開展“感恩”為主題的教學活動時,應該立足于生活。讓學生對父母寫一封感恩的信,或者做一些感恩的行為,如幫父母做家務洗腳之類的活動。最后再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表一下父母在接受了他們的行為之后的表現,再談一談自己的感想。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之后便能在生活中也能繼續做下去了。感恩的教育是對生活中得到的關懷都懷抱著感恩之心,課本上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起來,一邊實踐一邊印證,將課堂內外聯系到一起來,這樣能夠真切地讓學生的道德品格得到升華。
三、豐富教學活動
思想品德教育這種德育,是對于學生內心深處的觀念進行塑造,在價值觀尚未成形的初中時代,學生只要用恰當的方式,便能夠塑造出優良的思想品德。以往的課堂教學不能滿足,應開展更多更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把學生本身放到切實的事情中去,讓他們感受,讓他們自行理會,讓他們觸動,讓他們產生共鳴之感。傳統的說教起到的效果有效,當下要采用更科學合理的方式,本著以人為本的基本策略,因材施教,用關懷與愛來讓學生感受到要學習的東西。
現在的思想品德教育應該立足于實踐,給學生體驗的機會,通過自己親身投入優良品德的行為中,得到生命的啟迪,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觀念。
例如,在教授“尊老敬老”的課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前往當地的敬老院,與這些老人建立起朋友的關系,聽這些老人講述當年的故事,讓學生對老人從心底產生敬意。很多學生在做過這樣的活動之后,更能與家中的爺爺奶奶產生更親密的感情,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些老人,更看到了這些老人獨有的優秀品質、豐富經驗、有意義的過去。
再如,在教授“保護環境”的主題時,可以讓學生做一次角色扮演,去外面做一次清潔工的角色替換,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做的同時,可以讓他們了解到,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等等行為都是不恰當的、讓人不悅的,進而加深他們對于保護環境的印象。許多學生在經過了這樣的活動之后,紛紛表示,就算作為清潔工,工作也極其辛苦,也提高了他們對于勞動者的尊敬之意。
現在的新課標,著重強調了對于學生本身品德的塑造,要求德育為先,育人為本,讓學生有正確的“三觀”與情感。在現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更應注重德育,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生本身,培養起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參考文獻:
馮春巧.多元智力理論與新課改中的學生評價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09(11).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