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力
相較于小學英語,初中英語無論是從語法上還是從詞匯上都上了一個大的臺階,提高了很大的難度,學生因此覺得英語學習很難,甚至因此失去了對于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在課堂上表現為不與教師互動,但是如果不及時與教師進行互動,既使課堂氛圍不和諧,又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很低效,另外,如果不進行互動和溝通教師不能夠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對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因此,課堂互動的過程對于初中英語的教學是極為重要的,下面進行了進一步闡述。
一、游戲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
愛玩是每一個健康孩子所擁有的,再正常不過的本性,作為一位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導下,我們更多地應該考慮如何順應孩子這種天性,利用學生的這種天性來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改革,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扼殺學生的這種天性,為此我會在課前進行游戲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上課之初通常不能夠很好地集中精力,還沉浸在下課的玩鬧之中,通過游戲教學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轉移到課堂上,與老師進行積極的互動,并且融入所要學習的內容之中,取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課前我會帶領學生進行英語接龍游戲,用學習過的單詞進行正確的接龍,輸了的人給大家唱英文歌。學生對此興趣十足,參與的十分主動,在游戲中,不僅對以前學習過的單詞進行了簡單的復習和回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還形成了良性互動,這有利于下一步正式進入課堂內容,為課程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情境教學,加深學生理解力
情境教學,即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一系列過程來為學生創設一系列場景,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以創造一個學生熟悉的場景為媒介,達到一種師生之間情感上的共鳴和互動,使課堂氛圍更加地親近、活潑,學生對于英語地一些并不熟悉的教學內容也會理解的更加深刻。例如,在學習形式主語的相關內容時,我會將未轉換成帶有形式主語的句子比喻成一個
帶著巨大的帽子,穿著小鞋的女士,然后問學生如果你看到了這樣一位女士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說會很難看,感覺很別扭,而且頭重腳輕,很不美觀。通過對于這樣的一個情境創設,引出我們為什么要用形式主語將真正主語換掉,來達到句子的美觀性,通
過這樣的情境設定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對于句法結構也領悟得更加透徹,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體驗教學,增加學生感受力
為了能夠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過程能夠有更加直觀的深刻的體驗,我會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切身體驗對于英語的知識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這種體驗,讓學生將教師所描述的內容轉化為感受,以達到教師和學生在溝通上的一種間接互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選擇一些有趣的對話讓學生準備之后,進行分角色表演,通過這種表演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自己所對話的切實內容;除此之外,我還會定期選定一部分內容讓學生到講臺當我們的“小老師”,通過這種師生的角色互換和體驗,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在彼此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從而對對方都多了一份理解和感動,這就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最終達到師生之間的精神互動。
四、任務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力
任務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給學生布置一系列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內容,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對于任務進行思考,討論并完成,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人物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學生通過對任務的自主學習、思考,會積極地給予教師反饋,來告知教師自己是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同時使得課堂氣氛積極而熱烈,互動效果極佳。例如,我會讓學生找出英語中哪些詞性可以充當主語,學生通過思考、學習和搜集資料來完成這一任務,這實際從教學上就給予教師積極的反饋,達到了師生之間的優秀互動。
五、討論教學,培養學生表達力
提問永遠比陳述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和思考,所以,問題永遠都會激發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積極互動和反饋,運用這一普遍性規律,我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并組成小組進行探討,找到答案,在闡述自己答案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實際上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一種思想和想法上的互動和碰撞,通過這一過程幫助學生和教師在思想上更加了解彼此,達到師生之間的深度交流。
初中英語的互動式教學是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教學條件、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之后,對于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探索、嘗試、創新和改革的一系列的復雜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對英語的互動式教學進行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擁有這種精神和毅力,才能夠將初中英語的互動式教學貫徹落實得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唐敬群.淺談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J].新課程導學,2011(31).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