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弢
【摘 要】高職生在高等教育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學習底子較薄,基礎差,沒有較強的積極主動性,對于一些應享有的權益也不主動爭取,從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工學結合講究課堂教學和工作實踐相結合,要能夠促進我國高職生權益保障制度的研究,確保學生的權益得到實現,能夠為學生乃至高職院校造福。
【關鍵詞】工學結合 高職生 權益保障
作為高職院校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工學結合能夠充分融合課堂教學和工作實踐,能夠將學生在課內外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結合,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自身所獲得的知識。工學結合能夠為高職生的權益保障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能夠促進高職院校維系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從而進一步確保高職生權益的實現。
一、加強對師生進行權益意識教育,提升維權觀念
高職生之所以會受到權益的侵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對于權益的不了解,不知道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享有哪些權利,或者哪些行為將會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對于高職生的教師而言,他們也不知道哪些行為會讓學生的權益受損,哪些行為會導致學生厭倦實踐。因此,需要對師生加強權益意識的教育,進一步提升維權的觀念,這是維護高職生合法權益的首要工作,也是工學結合背景下,讓學生能夠真正在工作實踐中通過自己的知識獲取一些經濟上的收益。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權益,還要通過各種途徑開展權利意識教育,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家法律。只有高職生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合法權益,才能夠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發揮課堂的教學優勢,利用課堂教學講解一些與權益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在活動宣傳的平臺中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開展一些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主題情景表演、學生權益維護知識大賽以及專題講座等等,最大程度上讓高職生了解自己的合法權益,了解自己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能夠獲得的收益。
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技能教育質量
作為一種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的教育類型,高等職業教育應該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最終發展目標。有很多高職院校已經發展了“訂單式”“對口輸出式”等相關的培養觀念,他們都是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進一步完善對企業所需人才的培養。學校需要考慮到高職生的合法權益,要能夠真正了解企業的需求,更好地促進高職學生的教學,不能侵害高職學生的學習權益。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不斷推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充分提升技能教育的質量。要讓高職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夠在課堂教學之中將學作為重點。但是目前的情況是,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主要注重的是“教”。高職生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做筆記、背筆記,沒有充足的自學時間,進而養成被動的學習習慣,不會主動思考。這樣,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很難適應工作的要求,進而被淘汰。
三、打造校企互利共贏合作機制,培養優質穩定的雙師隊伍
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全新的教育類型在人才培養以及課程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和政府、企業之間保持密切地配合。工學結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能夠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也能夠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是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但是高職生并沒有了解相關的內容,教師在培養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育,從而對高職生的權益造成侵害。在未來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需要促進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要全方位啟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教育。只有為高職生創建更加強健的知識理論體系,為之配備技能更加豐富的教師團隊,才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才能夠打造校企合作的雙贏模式,才能夠培養更加優質而又穩定的教育團隊。這是我國未來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經發展之路,也是工學結合背景的一個重要舉措。
四、建立和完善相關教育法律法規,開辟學生學習權益保障的新途徑
有法可依是保證人們權利得到實現的必要前提,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法律體系,為高職生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障。工學結合背景下,對于高職生而言,他們也可以自己學習相關的權益保障方面的書籍。但是目前實質性的內容比較缺乏,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權益保障的制度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只有更加完善的法律體系和規章制度,才能將侵權行為消滅在萌芽之中,才能真正保障高職生的合法權益。
工學結合背景下,需要創建全新的法律法規,讓學生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此外,還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高職生的權益保護途徑,以最新的方式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劉玉方,張雙利.工學結合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特點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1(04).
[2]龍春江.工學結合不同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
[3]湯玉華.試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J].世紀橋,2012(20).
[4]張國基,王占鋒,劉藏者.工學結合形勢下示范性高職院校德育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