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孫寶

一、城鄉居民消費現狀分析
(一)城鄉居民消費支出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區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普遍提高。2005-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從6929元上漲到19249元,增加12320元,年均增長13.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從2446元增長到7268元,增加4822元,年均增長14.6%,年均增長率高于城鎮居民1.0個百分點。但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絕對增長額仍比農村居民多1.6倍。
(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
1.城鎮居民的食品消費質量明顯優于農村居民
從恩格爾系數的變化看,2010-2013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在30.1%-30.8%之間,說明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已進入富裕階段;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比城鎮居民高很多,在35.6%-37.5%之間,說明農村居民生活正在向富裕階段邁進。
從絕對量來看,城鄉居民人均食品消費都是在增加,但城鄉差距越來越大。2010-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從1675元增長到2584元,而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從4211元增長到6118元,兩者差額由2536元漲到3534元。
從相對量來看,城鄉居民人均食品消費差距也較大。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占同期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39.8%,2013年為42.2%。
2.城鄉居民衣著消費支出總體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2010-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從2204元增長到2777元,增長573元,所占比重由15.7%降到了14.4%;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從318元增長到565元,增長247元,所占比重由7.1%持續上升到7.8%。總的來看,城鎮居民衣著消費支出和比重都高于農村。
3.城鄉居民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變化不大
2010-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從949元增長到1233元,增長284元,所占比重由6.8%下降到6.4%;農村居民人均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從178元增長到302元,增長124元,所占比重由4.0%增長到4.2%。
4.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比例下降
2010-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由1126元增加到1395元,增長269元,但所占比重由8.0%持續下降到7.2%;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從468元增加到831元,增長363元,所占比重由10.5%增加到11.4%,呈現波動態勢。
5.交通通訊消費支出比例顯著提高
2010-2013年,城鄉居民交通通訊支出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增長幅度極為明顯。城鎮居民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從1769元增長到2720元,增長951元,所占比重從12.6%上升到14.1%;農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從599元增長到1107元,增長508元,所占比重從13.4%上升到15.2%。說明我區交通環境日益改善,通訊方式日益現代化,城鄉居民生活更加方便與快捷。
6.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呈現上升趨勢,但占比下降
2010-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從1641元增長到2111元,增長470元,但所占比重由11.7%下降到11.0%,降了0.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從374元增長到555元,增長181元,但所占比重由8.4%下降到7.6%,降了0.8個百分點。
7.農村居民居住支出比重顯著增加
2010-2013年,從居民居住支出看,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由752元增長到1112元,增長362元,而城鎮居民由1384元增長到1951元,增長567元;從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比重來看,農村居民居住支出比重高于城鎮,2010年高7個百分點,2013年高5.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農村居民居住支出增幅小于城鎮,但占生活消費總支出比重遠高于城鎮。
8.城鄉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
2010-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從710元增長到944元,增長234元,但所占比重由5.1%下降到4.9%,降了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從97元增長到213元,增長116元,所占比重由2.2%增長到2.9%,增長0.7個百分點。總體上看,城鎮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的絕對增長額和比重大于農村居民4.4倍和2.0個百分點,與其它項比,城鄉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增長幅度最小。
(三)城鄉居民平均消費傾向
近幾年我區城鄉居民平均消費傾向有著不同的變化趨勢。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呈下降趨勢,由2010年的79%降至2013年的75%;而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呈上升趨勢,由2010年的81%上升為2013年的85%,說明農村居民消費欲望大于城鎮居民。
二、城鄉居民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較大
由于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并受城鄉居民消費觀念、消費能力、消費規模、消費檔次等方面的影響,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呈現進一步拉大的趨勢。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相差9534元;2013年相差11981元。
(二)城鎮居民消費增長滯后于經濟增長
居民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經濟增長對居民消費有著推動作用。據統計,2010-2013年,我區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為12.5%,而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年均增長率為11.2%,可見,亟需提高居民消費。
(三)城鎮居民消費絕對量增長,但結構變化不大
2010-2013年,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和衣著消費支出較高,其所占比重從45.8%上升到46.1%;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娛樂教育文化及服務、居住、雜項商品與服務等五項指標所占比重由41.5%下降到39.6%,唯獨交通通訊消費支出比重的上升較明顯,由12.6%上升到14.1%。這表明城鎮居民生存型消費支出比重偏高,享受發展型消費支出比重偏低,需優化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著力提高享受發展型消費支出的比重,使城鄉居民消費質量不斷提升。
(四)農村居民消費層次低于城鎮
一是農村居民生存型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大于城鎮。2013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醫療保健和居住等三項生存型消費支出的比重較高,而且該三項指標消費比重高于城鎮,分別比城鎮高3.9、4.2、5.2個百分點,說明農村居民仍處于低級的消費層次。二是農村居民享受發展型方面的消費支出低于城鎮。2013年農村居民的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和雜項商品與服務等四項指標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分別比城鎮低6.6、2.2、3.4、2.0個百分點,說明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相對較差,亟需提升。
三、對策建議
(一)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首先,提高城鄉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消費水平。目前,城鄉居民消費的共同特征是生存型消費所占比例較大,說明城鄉多數居民收入水平仍然較低。因此要盡快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尤其加快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多數人群的消費能力。其次,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收入差距是縮小城鄉消費差距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統籌城鄉發展進程中,一方面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形成農村居民進城務工的有利政策環境,即為農村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實現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二)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減輕城鄉居民消費負擔
首先,優先解決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為城鄉居民減輕消費壓力。一是進一步完善城鄉的養老保險問題。在城鎮,要健全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并且將農民工逐步全部納入。在農村,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保障和服務水平。二是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保障水平和質量。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尤其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保障水平和層次不高問題,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保基金支付水平與實際住院費用報銷支付比例有明顯的差距。這可能會造成城鄉居民心放不下、錢不敢花的現象,因此健全醫保體系也是擴大消費的當務之急。其次,加強農村金融體系服務的范圍和力度。針對目前農村貸款難問題,采取合理措施,適當擴大金融服務范圍和力度,引導資金向農村流動,保障農業長期發展的資金投入。一是建議農村信用社多增設在農村蘇木嘎查的服務網點,擴大覆蓋面;二是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增大政策性支農信貸資金總量。三是建議農行、中行、建行、工行等大商業銀行拓寬在農村營業網點業務范圍,增加一定比例的支農信貸業務,最終實現更加有效地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三)改善城鄉居民消費環境,引導消費傾向
首先,積極做好城鄉道路、通訊、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居民消費不便利的問題,推動消費市場快速健康發展。其次,加大重點文化娛樂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建設城鄉群眾文化生活基礎設施,提升多元化、自我發展型消費的物質承載力。再次,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商品價格調控,保持城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的相對穩定。最后,大力發展各類消費信貸產品的同時培養城鄉居民的消費信心,鼓勵城鄉居民樹立新型的、科學的、文明的現代消費觀。
(四)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首先,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及其結構調整,從而促進城鄉居民的各項服務性消費。其次,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城鄉居民身心素質,增加教育消費支出,滿足城鄉居民的發展型消費需求;將旅游業作為經濟增長點,滿足城鄉居民的享受型消費需求;培育其他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和城鄉居民消費熱點,逐步推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1.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研究所;2.中共扎魯特旗委員會宣傳部)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