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蓮
近年來,在“工業強省”戰略的指引下,貴州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逐漸推進,一系列問題也逐漸凸顯,如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緊張、征地補償矛盾不斷滋生、治安狀況堪憂等。此種情勢之痛足以令學界深刻反思,本文致力于挖掘貴州工業化進程中伴生的社會問題,不僅有利于樹立正確而科學的工業化理念,而且對推動貴州工業化進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環境的惡化
(一)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氣與生活廢氣。長期以來,我省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重建設、輕保護”,環保意識不強、管理滯后,加之城市機動車數量的增多,汽車尾氣等排放量明顯增加,導致大氣污染日益加重。因此,防止和減少大氣污染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廢棄物污染
廢棄物主要包括工業廢棄物(如廢渣、煤灰、爐渣、放射性廢物等)和生活垃圾。隨著城市化的迅猛發展,城市居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廢棄物排量也迅速增加,大量廢棄物被堆放在城郊等地,成為影響城市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2010年,貴州省六盤水市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總量為2800萬噸,累計堆存量1.5億噸。據預測,到2015年,六盤水市每年將產生煤矸石2700萬噸、粉煤灰1724萬噸、脫硫石膏242萬噸、冶金渣等廢棄物271萬噸。日益加重的城市垃圾污染已成為目前困擾我省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衛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開展廢棄物綜合利用,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三)水污染
水污染源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水和大量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河流湖泊的生活污水。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同時,我省水污染程度也逐漸加重。2011年,貴州烏江流域特別是烏江渡水庫及其支流息烽河河段氟化物和總磷均嚴重超標,定性為重度污染。該事件被稱為“貴州烏江水污染事件”。污染日益嚴重的烏江流域,甚至威脅到了遵義市2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盡管目前貴州省出臺了排污控制機制和污水處理等多種措施,但從其執行力度和實施效果來看并不盡如人意。
(四)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源主要包括交通噪聲、建筑工地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工業噪聲等。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并將其作為“十二五”時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噪聲污染影響范圍廣并呈擴大趨勢,它不僅嚴重干擾市民的正常生活,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削弱城市的功能和魄力,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資源緊張
(一)土地資源減少
城鎮化關鍵問題之一是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土地資源來看,我國耕地資源十分短缺,人均耕地只有1.43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與全國人均耕地相比,貴州人均耕地只有0. 66 畝,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人均0. 8 畝的警戒線。根據貴州省2001-2010年的統計資料,貴州省耕地面積減少27.05萬hm2。正是由于在土地資源的利用上,我們未能從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出發,貪大求快、盲目擴建延伸拓展,造成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此外,貴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也十分嚴重,全省石漠化面積達3.31萬平方公里,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的省份。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大力發展,在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貴州省有限的耕地面積還有進一步減少的趨勢,這必將影響城鎮化的良性健康發展。
(二)水資源短缺
近年來,貴州省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威脅,缺水人口達1000多萬,約有一半市區地下水污染較嚴重。以作為貴陽市工業和人口主要分布區的南明河流域為例,南明河是貴州省貴陽市內最大的河流,集水面積達1433km2,年天然產水量平均為7.81億m3,由于需水量大,年人均水資源量僅440m3左右,偏枯年和特枯年只有250m3 至 350m3左右,很明顯,水資源短缺現象嚴重。2000年全市總需水量約3.89億m3,而可供水量卻僅2.43億m3,供需差額達1.46億m3。據預測,隨著貴陽市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供需差額將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由于對水資源缺乏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保護,我省城市又存在著對水資源的巨大浪費和污染。水資源的短缺將成為貴陽市發展的“瓶頸”,制約著貴陽的經濟發展,使得水資源對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支撐能力也將顯得更加脆弱。
(三)能源耗損
貴州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是西南地區著名的“煤?!保渲泄⑤x綠巖、鋁土礦、稀土、鎂、錳、鎵、銻、磷、金、硫等礦產儲量在國內排名前列。國發2號文件將貴州定位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輕工業基地、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裝備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比欢L期以來,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省大量礦產資源伴生物如煤矸石、煤層氣等的開發利用不足、綜合利用率低、隨意浪費的現象又十分普遍,導致資源與生態嚴重耗損。
三、治安狀況堪憂
工業化的發展勢必造成農村人口向城鎮的集中。近年來,隨著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省人口流動量呈現井噴之勢。據省公安廳統計數據顯示:我省共登記流動人口7060066人,流入人口2332093人。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滿足了工業化進程中對大量勞動力的需求,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也應看到,農村移民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一方面增加城市發展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治安隱患。首先,由于大部分農村移民缺乏相應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他們只能靠出賣勞動力干一些粗重活,成為城市失業群體的主體。而那些不務實的青年人往往因找不到工作被幫派團伙招募從事搶劫綁架活動。其次,由于對全新的城市生活環境的不適應,導致一些人開始尋找宣泄的途徑,而失業和生活的貧窮進一步造成道德的缺失和淪喪,攪亂判斷是非的標準,使城市社會道德受到嚴重沖擊。最后,由于人口流動性強,對城市人口精細明確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不到位。加之全方位監控犯罪行為系統的投入力度有限,城市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呈上升趨勢。據統計,貴州省流動人口犯罪數每年平均在犯罪總數的30%以上,多數城市、城鎮派出所甚至高達60%。
四、征地補償矛盾不斷滋生
工業化必然促進城市化的發展。自2010年貴州省出臺了《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意見》后,貴州一些地方政府打著“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旗號,盲目擴大城市范圍,亂設開發區,致使大量農業土地轉化為工業用地和城市用地,最終導致了農民的大量失地。據統計,截至2013年,貴州省失地農民數量達到300多萬人。預計在整個“十二五”期間,失地農民數量還會繼續增加。也正是由于征地規模的迅速擴張,因征地補償問題和失地農民等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不斷加劇,農村征地沖突現已成為影響我省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首先,農地征收補償標準過低,農民面臨窮困風險。土地征收補償是征地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它涉及到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目前我省對農民的土地征收補償沒有充分考慮到失地農民的長遠發展,往往采取一次性支付補償金和安置費的辦法,但由于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失地農民往往難以得到合理的補償。同時失地農民大都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技能,在城市中往往很難找到如意穩定的工作,甚至有些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從而導致生活水平下降。加上我省缺乏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涉及到農民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夠完善,這就使得失地農民缺乏應有的生活保障,易于陷入貧困的境地,這也是失地農民抵制征地的根源。其次,農民權益受侵,干群關系緊張。近年來的征地實踐表明,無論在征地合同的簽訂,還是在補償款支付等方面都存在著侵犯農民權益的現象。而當農民發現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由于主客觀原因,既缺乏有效的抵抗手段,又無力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最終只能選擇非法的群體性抗爭的方式來維權,從而引發了大量的群體性事件,這給地方政府治理帶來了嚴峻挑戰。再次,違法違規征地,濫占耕地,導致沖突不斷升級。土地是農民安身立命之本,是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料。然而在實際土地征收的過程中,許多地方政府往往只考慮自身利益,為了政績公然違法征地、隨意征地等現象普遍存在,從而增加了農民對征地補償標準的質疑和對征地行為的不滿情緒。而有些地方甚至對失地農民進行暴力鎮壓,從而誘發較大的社會沖突。在當前嚴峻的征地沖突形勢下,盡管省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種防御措施以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如規范征地程序、禁止強征強拆等,然則由于現存體制的限制,有效遏制農村征地沖突仍面臨著諸多困境。
五、社會保障滯后
目前,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社會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在城鄉二元體制的制約下,我省的社會保障體制暴露出了更多問題。根據貴州省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意見》,貴州省失地農民保持農業戶籍者享受社會保障范圍為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由農業戶籍轉變為城鎮戶籍者并入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但調查發現,貴陽市被訪失地農民全部保留農業戶籍,凱里市僅有2戶失地農民轉為城鎮戶籍。此外,還發現貴陽市有兩個失地農民安置區中,沒有任何一戶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從貴陽市和凱里市目前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現狀來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建設滯后。同時,由于社會保障制度及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往往存在覆蓋面窄、水平低、內容單一等問題,這就不能全面有效地確保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和長遠發展。而那些從農村涌入城市打工的大部分農民工,由于在城市的工作流動性強,就業崗位不穩定等原因,農民工的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雖已納入保障范圍,但其養老保險并未納入統一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范圍。其中還有很多企業都沒有按國家有關規定為農民工交納法定的保險,農民工社會保障滯后的問題仍很突出,影響了城鎮化進程的順利推進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農民工的相關權益,建立符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
基金項目:2014年度貴州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一般項目《貴州工業化與社會治理研究》(項目編號:GZGY2014071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貴州理工學院)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