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動物園 易新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沈陽市動物園易新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城市綠化的數量、質量和功能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是根本保證。文章通過分析影響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主要問題,探討提高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對園林施工中的關鍵技術進行總結。
關鍵詞: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常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80-01
隨著經濟和城市擴張、擴建,園林綠化也迅速發展起來。但從全國綠化工程普遍實施情況來看,綠化工程的質量不容樂觀,遠沒有達到設計者設計說明所描繪的情況,也沒有達到綠化、美化環境的目的。園林綠化工程包括幾個重點環節,每個環節都是綠化工程質量的重要保障,之所以出現質量問題也是某個或某幾個環節沒有做好或出現問題。
(一)植物種植設計圖紙標識不清,缺乏指導性
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圖紙實質上是一種示意圖,在平面圖上給出的是相對位置,包括小園路;在立面上除效果圖和少量綠帶圖紙有一些垂直面上的示意外,大多沒有立面圖;植物種植設計圖普遍采用特定的圖例表示各種植物類型,用文字(或數字編號)標注說明植物名稱,而對不同種植點的植物規格要求、造型要求和重要點位的坐標等普遍都沒有標注;對在同一組群內要求的苗木高度不一,同一種植物在不同位置種植時的苗木規格、整形形式和施工技術要求不同等問題,均沒用圖示清楚標識或在平面圖中用文字標注說明。設計者往往只在施工圖中用文字說明而沒有圖示現狀植物,使施工圖的準確性不高和可操作性不強,有些甚至連說明都沒有,最后導致錯伐植物,影響了圖紙的指導性和實際的景觀效果,同時也加大了工程質量的波動性。
(二)種植土壤達不到要求,地形沒有按標準進行處理
盡管目前人們普遍認識到土壤、地形設計是園林綠化工程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施工方為了節約造價和趕進度,種植土壤大多數情況下沒有達到《綠化工程施工規范》要求,有的甚至沒做地形設計,導致目前很多綠地內植物生長不良。
(三)施工隊伍不專業
目前的園林綠化施工,特別是在縣、市中小地區的綠化施工,盡管在表面上也是由專業園林綠化公司運營,但是具體施工時,很多人員為農工人員,并沒有施工員證。而由這些非專業人士進行的施工無法達到標準,導致很多的綠化工程植物成活率很低,或者生長勢不強,達不到應有景觀藝術標準。
(四)植物修剪不合理
由于常常進行反季節施工,在炎熱天氣施工,或者起挖、運輸標準達不到,為了保證成活,就需要對植物進行重剪,導致修剪過量,枝葉刪剪太多,嚴重破壞了樹形樹冠,使得建成綠地毫無綠化景觀。另外,沒有考慮植物是否耐修剪,比如雪松、廣玉蘭萌芽發枝力弱,破壞樹形后再難形成豐滿樹冠,就不達到設計要求。
(五)園林綠化工程后期管護不到位
由于資金投入少,人員、設備等嚴重不足,或是管理人員素質較差,不能很好把握苗木的生長規律,導致養護管理不到位,將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澆水不及時,導致樹木成活率低;樹木支架不牢,導致栽植樹木歪斜,根系不能正常生長等質量問題,這些均影響苗木成活率,進而影響后期綠化表現效果。
(一)種植設計圖詳細周密
種植設計圖是種植施工的依據,也是工程質量好壞的關鍵。種植設計是利用植物使種植方案的構思具體化,包括詳細的種植配置平面、植物的種類和數量、種植間距等。在此基礎上,應根據植物選擇過程進一步確定其形狀、色彩、質感、季相變化、生長速度、生長習性、配置效果相匹配的植物種類。在種植圖紙中應包括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圍、詳盡的尺寸、種植的數量和種類、規格、詳細的種植方法、管理和栽后養護期限等圖紙和文字內容,在重點地段和主要觀賞面應增加立面詳圖或草圖,如種植壇和臺的詳圖等;明確保留原有植物的位置、規格和數量,對重要的植物材料規格應做進一步的限定和說明,如枝下高、冠長、冠形等,還應附有地形的要求或地形詳圖。
(二)施工場地表層土壤的處理
表土由于長期的營養積累,具有大量養料和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是樹木生長的基礎。在地形改造施工中,往往剝去表土進行臨時堆放,容易造成地表板結,或常使用機械進行平整,土壤被壓實,嚴重破壞土壤原有良好的團粒結構,在復原中引起土壤成分缺失,在地表易形成滯水層,導致植物生長不良。因而,在施工過程中,為保存好原有表土,機械進場時要使用倒退鏟車掘取表土,防止重型機械碾壓,掘取、平鋪表土作業不能在雨后進行,以避免在復原的地面形成滯水層。對于土質不好的綠地,應對土壤進行改良,改良深度含表層要達到80~100cm為宜,以利喬木根系生長。通常采用客土、深耕和施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團粒結構及營養成分,并設置暗渠等排水措施,確保土壤的透氣性。
(三)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要求
設計人員要有綜合的知識結構和業務素質,不僅要掌握有關的設計規范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需要掌握生態學、植物學、土壤學、環境科學及造園藝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尤其要了解設計苗木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在設計實施過程中,應充分了解設計意圖,注重植物功能性和實用性,熟悉植物的大小、形狀、色彩、質感和季相變化等內容,多熟悉設計場地的氣候、地質、植被和社會文化背景等情況。在施工前應與施工人員進行有效溝通,使其理解設計意圖,在施工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和關鍵部位要親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在施工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各種植物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抓住適宜的栽植季節,合理安排施工進度。
(四)園林工程后期苗木的養護管理
加強園林綠化工程后期養護管理是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的保證。園林綠化工程工期一般不超過半年,而合同規定的綠化養護期為苗木2個生長季節,目的是確保苗木成活。在施工中能做到當天種植樹木當天澆透定根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與土緊密結合,利于根系發育。對于新栽常綠樹,尤其是常綠闊葉樹,常常在早晨向樹上噴水,有利于樹木成活。對于栽植較大的常綠樹或高大的落葉喬木,應設支柱支撐,以防澆水后大風吹倒苗木。澆水時應防止沖垮水堰,每次澆水滲入后,應將歪斜樹苗扶直,并對塌陷處填實土壤。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如高溫、嚴寒、臺風季節,以遮陽、薄膜和支撐等方法加強對植物的防范措施。
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是由從設計到施工的各個環節所控制的,同時,由于園林工程涉及面廣、所跨專業多,工程建設需要多方面人員共同參與才能完成,整個施工過程中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好壞也決定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所以,園林綠化工程管理是全行業面臨的共同課題和發展目標,需要所有園林綠化從業人員共同實踐和探索,才能隨著時代的前行和社會的進步而日益完善。
參考文獻:
[1]吳志明,張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園藝文摘,2011(03).
[2]杭春華.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途徑淺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01).
[3]謝廣鋒.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控制與關鍵技術探討[J].防護林科技,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