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
[摘要]李大釗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者,是具備一定的基本條件的:中國革命的現實需要;共產國際的正確指導;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李大釗基于此對中國國情理論、中國革命問題、統一戰線問題進行了探索。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對當代有著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
一、李大釗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條件
(一)中國革命的現實需要
1840年的鴉片戰爭揭開了近代中國歷史的序幕,也使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從列強入侵起,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但無論是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還是資產階級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相繼失敗了。中華民族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抗爭史無情地證明,落后理論指導下的落后階級,是不可能徹底解決中國的問題。自強的中國人陷入了極度的絕望、苦悶和彷徨之中,對“中國向何處去”充滿了擔憂。然而,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有了先進的指導理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所接受,主要是因為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共產國際早期的正確指導
李大釗對俄國十月革命的歌頌、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以及領導五四運動等一系列的活動,引起了共產國際對李大釗的高度關注。共產國際先后不斷派人來華,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李大釗聯系。共產國際幫助創建中國共產黨,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理論準備不足,缺乏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此時共產國際在制定重大政策與策略方面給予中國共產黨幫助和指導。在這些重大事件中,李大釗是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之一。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李大釗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容
(一)對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的認識
十月革命前,李大釗就認識到民眾的作用,強調無產階級應當積極發揮自己的權威力量。五四運動期間,他提出無產階級應該聯合起來,反對資產階級的壓迫。十月革命后,李大釗在他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中,科學地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他對無產階級的認識更加加深,認為中國革命決不能再走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而是走無產階級的平民政治的道路,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李大釗對無產階級重要性的認識,為他后來樹立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二)對建立統一戰線問題的認識
李大釗指出在民族危亡的情況下,被壓迫的國家全體人民,“因受國際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壓迫,各階級是相同的”,都應該深刻的認識自己的責任,應該毫不猶豫地迅速建立民主統一戰線,聯合起來反對帝國主義。因此在促進國共合作的過程中,李大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維護了兩黨的合作政策。他支持共產國際的指示,主張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對于國民黨右派對我黨進行的攻擊,給予嚴正的指責。
三、李大釗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啟示
(一)堅信馬克思主義這個“拯救中國的導星”不動搖
李大釗自從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以后,就始終堅信它是“拯救中國的導星”。即使在他被捕后,也寧死不屈,體現了他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對共產主義事業一片赤膽衷心。而自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那天起,就一直存在著各種“非馬化”或者“反馬化”的斗爭,時至今日,仍然存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要之義,在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然后才可以談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很好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相反,如果根本不信仰馬克思主義,又或者不能夠很好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想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無從談起。因此,這也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都必須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真理。
(二)努力培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的后繼者
李大釗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做出重要貢獻的第一人,他曾殷切希望進步青年能于讀書之余去研究馬克思的學說。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如毛澤東、周恩來等,以及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如鄧小平等,他們都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的前進做出了艱辛的努力。新時期,黨的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中國最大的實際,深入分析時代特征,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而當前,新一屆中央領導人習近平同樣非常重視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推向前進。
四、結語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者,李大釗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艱苦探索的一個縮影,表明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永續無窮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