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勞動法》的頒布及實行以來,“臨時工“一詞在法律層面上失去了其合法性,然而近些年卻頻繁出現有關臨時工的負面報道。本文從臨時工的產生背景,原因,政策法規等有關方面來進行闡述。通過對臨時工這一亂象的反思從而提出對策以加強行政執法建設。
關鍵詞:臨時工;依法行政;問責機制
中圖分類號:D9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5)17-0241-01
作者簡介:楊思燕(1991-),女,漢族,福建漳州人,云南大學法學院2014級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一、臨時工是誰?
近年來臨時工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但每次出現大都伴隨著負面新聞:城管暴力執法了,為臨時工所為;宣傳稿件被指抄襲,為臨時工所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酒駕,為臨時工所為。強拆民宅,為臨時工所為。那么,臨時工為何方神圣?為何頻頻置自己于風口浪尖?他們真的是十惡不赦,還是另有隱情?
行政執法部門出現的臨時工是與其長期固定的在編人員相比較而言的,是一種季節性,臨時性的短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現如今臨時工似乎被賦予了新的一層含義:指被專門用于頂罪的員工的一種統稱。
二、行政執法部門為何青睞臨時工
為何臨時工在行政執法部門如此風靡?為何行政執法部門對于臨時工的使用又如此樂此不疲?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這幾點:
(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不斷日新月異,市場經濟呈現一片繁榮,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上升,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的推進,社會更加多元與充滿活力。政府的管理也要順應社會的發展[1],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動也更加帶有艱巨性和挑戰性的色彩,聘用臨時工能夠輔助其管理和服務活動的進行,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二)基層執法工作往往存在任務繁重,工作辛苦的現象。聘用臨時工與一些政府部門的懈怠以及一些公務人員沒有擺正好心態,避重就輕,怕吃苦的心理有很大關系。在這種價值選擇下聘用臨時工在某些方面體現了政府部門的不作為。
(三)政府部門聘用臨時工的如意算盤還包括所支付的成本相對較低,而又能由其承擔苦活,臟活,累活。臨時工在福利,薪資,保障等方面不可與在編人員同日而語[2]。他們看似披著執法的外衣,卻也是頗具無奈的群體。
三、非官身可以做官事嗎?
2012年開始實施的《行政強制法》里面就有明確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其中就提及行政執法要嚴格實行持證上崗,臨時工合同工調離執法崗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黨的中央全會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明確的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其中就要求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行政執法要遵循法無授權不可為,根據行政法的有關規定來看,臨時工是不具備有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的。而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臨時工現象,是與依法行政相違背的[3]。有關的政府部門又豈能拿臨時工當擋箭牌加以推脫責任呢?
四、臨時工現象的利弊分析
臨時工隊伍的組成人員存在素質偏低,法律意識薄弱,工作能力不強的這樣一種普遍現象。臨時工的錄用標準也是缺少規范,而在執法工作的能力訓練上,也缺少對應的職業培訓。由此,雖然其為執法部門開展執法工作提供了人力上的支持,緩解部門壓力,但是不具備執法主體資格的臨時工行使執法權,這種行為本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違法行政。并且,這些執法問題關系到百姓的利益,更是對政府公信力的一個赤裸裸的挑戰。
五、解決臨時工現象的對策
首先是建立健全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權力帶有強制力量的色彩,而人性又帶有自利的欲望。權力不允許被隨意濫用,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當然,行政執法部門也必須要求權責一致,從而進行自我約束,提高行政執法部門的威信和公信力[4]。
其次是對人事制度的變革。公務員系統龐大,但應該充分發揮每一個崗位人員的用處,調動人員的積極性,通過嚴格的考核制度,淘汰那些濫竽充數的,獎勵那些恪敬職守的。在用人問題上也應該結合崗位特點,工作要求,適度的靈活變通。要貫徹公務員法的立法宗旨,選拔出真正德才兼備的人才來擔任。
再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沖突處理機制,事前的防范能夠有效降低違法行政的情況,但是,事后的行政救濟也是一重要保障,行政相對人在正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保證其行政的救濟途徑通暢,有效,這包括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
六、結語
臨時工現象是在適應我國市場經濟變革中的一個緩兵之計。但是,其人員素質的良莠不齊,容易出現一些不文明執法的現象,也容易成為執法部門逃避責任的代罪羔羊。因此,在立法上在制度上,對于行政執法中的用人問題必須進行嚴格規范,保證執法人員素質,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更好的便民利民,為人民服務,為建設法治國家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5.
[2]張高峰.臨時工: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N].河南商報,2011-8-17.
[3]張文風.公共部門“臨時工”現象反思[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2(01).
[4]熊林,周萬琴.新時期基層政府臨時工角色失調及定位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