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摘要】建筑史指建筑物的歷史或者對建筑發展歷史的研究,包括建筑物、歷史發展以及藝術設計三個因素,綜合中國和外國建筑設計歷史的發展,來開展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建筑設計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形成,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研究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筑設計史的教學,對理論課程教學進行改善。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 建筑設計史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24-01
建筑物的出現以及形成,離不開整體結構的設計和建造技術的使用。建筑設計史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基本課程,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必然要研究中外建筑設計的形態,使該專業學生能夠掌握整個建筑設計發展的歷史和風格變化,同時也能夠區別中國和外國建筑設計的差異和聯系,因此,研究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建筑設計史教學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建筑設計歷史的發展
建筑設計是建筑建造中的一個概念,是指建筑物在開展建筑之前,建筑設計人員依照建造的工作,將建造過程中會發生的所有問題進行模擬規劃,制定好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圖表和文件體現出來[1]。
在古代,建造工具和人員安排比較單一,建筑物的設計者一般就是發起建造建筑物的人。在歐洲,將石頭作為主要原材料來進行基礎建筑物的建造,一般由采石人的首領作為建筑物的設計者;而在中國,樹林面積較大,以木頭作為基礎建筑物的原材料,同樣也有伐木的首領來充當建筑物的設計者。依據設計者的想法,來開展建筑物的建造并形成了建筑文化。
直到近現代,德國在1981年建立了一個國際性的建筑設計組織,對建筑設計進行詳細分析。至此以后,隨著各種形態建筑物的出現,建筑設計的發展趨于多樣化和靈活化,豐富了建筑設計的內容。
近現代,將建筑設計同建筑分工相區別,給各自定義各自的概念,成為兩個專門的學科。西方的建筑設計發展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直到產業革命時期正式專門化發展;中國的建筑設計發展是清朝晚期在外來文化作用下才開始發展的[2]。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更新換代,建筑設計的基本內容也在擴充,所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傳統的建筑設計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現階段的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社會分工配置以及完善建筑設計技術,就形成了專門的建筑設計行業。
二、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建筑設計史教學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包括環境設計、圖形設計、網絡設計等,其同傳統藝術設計的研究對象和學習內容相互區別,同時,藝術設計的范圍特別廣,比如:社會文化、科技發展、經濟變革等多領域的知識,其藝術設計的水平依據這些領域的發展而發展。藝術設計專業具有獨立性、綜合性、思想性、行動性、服務性、合理性以及科學性,要全面地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必須要學習建筑設計史的知識。
研究藝術,是學習藝術類學科學生的專長[3]。建筑物自身也是一種藝術形式,但學習藝術并不是簡單的學習知識,而是需要對多方面、多領域的知識進行了解,不是用固定的語言文字或者單一的符號就能概括的。因此,學習建筑設計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開展建筑設計史的教學,可以加強學生歷史文化的學習。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筑設計史教學中,對于歷史事實的分析不用過度進行講解,不過一定要分析不同時期的建筑設計的風格和形態,確定有特征建筑設計的年份,便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同時也能構建學生思維里面的專業知識體系。
2.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開展建筑設計史的教學,可以學習到建筑結構的知識,促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觀察不同時期建筑的設計的顏色設計、圖形設計、格局設計的變化和特征,有助于學生形成自身獨特的設計理念,從而為以后進行藝術設計打下基礎。
3.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開展建筑設計史的教學,能夠將藝術這種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內容,同時,了解建筑設計史,可以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種對比,每個國家建筑設計的發展同時也是這個國家經濟、政策、文化的發展,學生可以學習到外國文化傳統變化以及外國設計師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以后更加全面地進行藝術設計的創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兩方面來研究建筑設計史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發展,首先研究建筑設計歷史的發展,最后探討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建筑設計史教學的發展。學習藝術設計必定要了解中外建筑設計的歷史文化,而對于中外建筑設計歷史的學習能夠為學生學習藝術設計提供基礎和靈感,能夠將抽象的學科理論知識變成形象化的教學,促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增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立君.晚清民國博覽會與中外藝術設計之交流[J].藝術百家,2011(4)
[2]張繼和.地域建筑與現代建筑的融合之美——湖南吉首大學齊魯大樓建筑藝術賞析[J].中外建筑,2009(1)
[3]蒲陽.現代建筑設計作品分析的源流與模式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