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冬
【摘要】本文從當前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現狀出發,并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特征進行研究,從而找出當今我國視覺傳達設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順利推進我國視覺傳達設計的綠色化進程。
【關鍵詞】視覺傳達 設計 綠色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47-02
1.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概述
視覺傳達是隨著現代數字化的發展而逐漸興盛起來的一種信息傳達方式,而這種信息的傳達是通過人的視覺進行的,屬于設計藝術的一種。視覺傳達設計是建立在視覺傳達基礎上的,包含傳播設計和商業設計兩個方面,主要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圖片、影像等視覺信息進行處理,從而向社會傳播信息,滿足人們的觀賞和交流所需。
“綠色”一直被人們廣泛運用于形容生態平衡,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美好祝愿,而“綠色設計”一詞也就應運而生。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就是指在綠色設計發展的契機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保證視覺傳達設計的科學合理、生態環保。
2.我國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視覺傳達設計所呈現出來的內容也逐漸多樣化,超出了傳統的模式,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激烈的競爭愈演愈烈,市場上四處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縱觀市場上存在的各類視覺傳達設計產品,會發現其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
2.1質量普遍不高
視覺傳達設計作為文化的一種形式,深受民風民俗的影響,因而民族特征明顯。不僅如此,視覺傳達設計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以迎合大眾所需,因而具有時代性。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為了爭奪市場,因而僅僅從短期的經濟效益出發,對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進行模仿,這就造成了當今市場上大多數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缺乏創意,喪失了視覺傳達設計該有的特性,而對于文化的反映和體現更是匱乏,嚴重影響人們的視覺品味,呈現出一種病態的發展趨勢。
2.2數量過于龐大
隨著技術等影響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主要因素的不斷改善,使得視覺傳達設計日漸繁榮,形式多種多樣,內容繽紛多彩,充實了人們的視覺世界。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信息數量爆炸的方式,導致人們對于設計缺乏相應的關注和審美,這種由于龐大數量而引發的視覺疲勞,造成了當今社會對于視覺傳達設計的漠視。雖然視覺傳達設計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然而,這樣龐大數量的低劣設計,且不乏有趣味低俗的設計作品,這樣只會影響人們生活環境的綠色化,給和諧社會的建設帶來一系列不利因素,造成了當今社會文化的缺失[1]。
3.我國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實現途徑
“綠色”在人們的概念里一直是生命和自然的代表,給人一種生機勃勃,健康向上的視覺感受,帶給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動。因而,在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的過程中,必須以給人以美的享受為出發點,從而提升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后勁,實現可持續發展之路。
3.1提升設計質量
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的本質在于促使視覺傳達設計的人性化、生態化和文化性,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針對當今社會上視覺傳達設計作品質量不斷下降這一現象,應該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其設計質量,保證視覺傳達設計的健康發展。首先,促進“綠色化”理念的建設。正確的觀念對人們起著正確的引導作用,因此通過推進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理念的建設,推動設計者自主提升產品質量,豐富產品文化內涵,增強作品的創造性。其次,提高設計師的自身素質。設計師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執行者,也是設計順利完成的靈魂人物,提高設計師的素質,從而從源頭上改善當前視覺傳達設計產品的質量問題,使得設計能夠更好的傳播優秀文化,弘揚時代精神。最后,加強對市場上設計產品質量的監控,保證優秀的設計作品能夠順利進入公眾視野,同時減少缺乏創意的偽造設計產品的誕生,從而為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3.2改善社會環境
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是建設和諧社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建設綠色化的視覺傳達設計,必須從改善外部環境著手。第一,應該通過提升人們對于“綠色化”的認識,從而加強對于設計作品的監督。通過輿論和公眾的力量,保證視覺傳達設計的質量,促使設計者自覺創新設計作品,充實設計的內涵,從而使其符合時代發展所需。第二,建立健全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評估制度,通過制度規范保障視覺傳達設計能夠自主將“綠色化”融入設計作品之中。不僅如此,制度還能保障人們的監督權,從而保證視覺傳達設計市場的有序性和科學性[2]。
4.結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視覺傳達設計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中無法忽視的一部分。因此,改變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為視覺傳達設計綠色化保駕護航,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何蕾.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4).
[2]張媛媛.淺析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色彩應用[J].包裝世界,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