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程銜接是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中的核心問題,也是中高職銜接實踐中的難點。我國目前對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研究也尚在起步階段。該文依托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所進行的中高職課程銜接實踐,研究了中高職課程銜接實踐中的種種問題,如知識體系脫節、課程設置重復、課程內容重復、能力提升不明顯等,并通過對原課程體系中的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程所進行的拆解與整合,形成了適用于中職學生的新課程體系,既滿足了中職學生對高級技能的需求,又避免了重復學習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課程設置 課程研究 崗位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52-01
我國對中高職銜接的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起步以來,一直不斷發展,現已形成了初步的理論基礎。而隨著研究的深化,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我院在中高職銜接實踐過程中,也將中高職課程銜接作為一個突破口,進行了重點的研究分析,并針對發現的問題給出了初步的應對對策。
1 問題
1.1 文化基礎知識體系脫節
中職安排在文化基礎課程上的學時較普通高中要少很多,致使中職畢業生在文化基礎知識上存在很多不足甚至缺失。以數學為例,中職數學對函數的教學要求比較低,以理解為主,這就使得高職在進行微積分教學時,學生普遍出現理解困難的情況。而高中數學中必修的排列、組合及二項式定理,甚至沒有出現在中職數學的教學大綱中。
1.2 專業基礎課程設置重復
以機電類專業為例,電工基礎、電機與電氣控制、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不管是中職還是高職均為必修課程,且教學內容也難以體現出中高職教育的層次性,對學生來說只是單純的重復學習。
1.3 專業理論課程內容重復
各學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專業面向的行業企業對專業知識的要求有相同的部分,使得中高職在專業課程內容的設計上存在較高的重復率。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為例,我院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課程中有關車輛結構的內容,與中職院校車輛構造課程內容重復;我院的軌道車輛制動課程,與中職院校車輛制動課程內容大部分重復,只是難度有所增加。
1.4 專業實踐課程能力提升不明顯
中職在課程的設置上有大量的實踐學時,使得中職學生在動手能力上遠遠強于普通高中學生,因此高職的單項實踐課程對中職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而綜合實踐課程又由于受到學時限制,不能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能力層次。
2 對策
2.1 文化基礎課程注重知識補充
以中職文化基礎課程為基礎,重新設計高職文化基礎課程標準,注重中職生欠缺知識的補充,將部分高中教學內容納入高職教學。表1為我院數學課程的修改說明。
2.2 專業基礎課程打破原有課程體系
中高職在專業基礎課程設置上的重復并不代表教學內容上絕對的重復,所以不能以單純的取消重復課程來解決問題,為了保持專業基礎知識的適用性與完整性,我院針對不同專業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重新設置了專業基礎課程。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為例(見表2),取消原有專業基礎課程,設置了車輛電工電子技術、電機電控及plc、車輛機械基礎等課程,將重復的課程內容去掉或簡化,與中職學生未涉及的專業基礎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以車輛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為例,該課程整合了電工基礎與電子技術課程以及中職未開設的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整合后包括線性動態電路、電壓比較器應用電路、電子電路、電力電子器件、電力電子電路等內容,成為一門新的電氣基礎課。
2.3 建設新型崗位課程
為了充分利用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基礎,我院取消了單項實踐課程訓練,并將原有的專業理論與專業綜合實踐課程進行了重新的整合,建設了新型的理實一體的崗位課程,實現了與中職及企業崗位的雙重對接。
3 結語
目前,我國在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我院在此所形成的初步的理論與實踐成果,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及不斷地完善,相信在社會、企業、中職院校、高職院校等多方的努力之下,必將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完善的中高職課程銜接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 劉育鋒,周鳳華.中高職課程銜接:來自實踐的訴求[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4):30-34.
[2] 黃彬,焦小英,林世俊.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2(35):20-24.
[3] 隋秀梅,韓冰,張慶玲.中高職教育銜接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教育與職業,2015(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