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敬 于偉 曹申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和體育教學的發展,大學體育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其角色和地位的特殊性也與廣大中小學體育有著必然差別。文章就大學體育教育教學的特點作為切入點,立足于當下大學體育的角色定位和發展途徑探究。以期促進廣大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體育;角色定位;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逐漸將高水平運動、體育教學理論發展、體育運動技藝、體育團隊構建等納入大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體系當中。這就使得大學體育的角色定位和特征研究應當同期進行。而且,大學體育作為高校高等教育和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規律和角色定位必然與高等教育相互聯系起來。故而,探究大學體育在當今時代下的角色定位和發展途徑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大學體育的教育教學特點
1.1 廣泛性特點
大學體育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普及到了各大高校當中,這也就使得其具備了公
共教育的廣泛性特點。具體來說,大學體育廣泛性特點主要涉及到課程設置和課程資源兩個方面。首先,就課程設置來說,現階段大學的體育教學和體育課程教學綱要決定了大學一年級到二年級時期大學體育成為了必修課,而后的時期體育教學主要作為選修課進行開展。而且,在整個大學期間,大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進行體育課程的選擇,諸如健美操、足球、籃球、排球、太極拳等。其次,針對課程資源來說,其廣泛性的特點是由課程設置的廣泛性決定的。通常而言,廣大高校的課程教學資源往往是依據大學辦學條件、體育場館設置、體育器材采購上的。而近年來大學的建設加快,使得廣大高校尤為注重自身體育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這也就使得高校體育教學的資源具備了廣泛性特點,不僅可以滿足高校學生的體育教學,也能給予附近居民和教職員工體育鍛煉的資源。
1.2 選擇自主性特點
大學體育是選修課,更是必修課,這就使得其教育教學過程具備了相當高的自主性特點。
學生通過自身興趣、需求、愛好等選擇體育教學項目和學習內容,充分發揮出了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體育運動。所以,與傳統的中小學體育教學相比,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就成為大學體育自主性的特點。
1.3 內在化特點
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素質建設的主要內容,更是學生身體聯系能力的形成基礎。所以,大學體育的教學就將身體鍛煉以及終身體育觀念涵蓋到體育教學當中,充分彰顯了體育教育教學的健康性的內在化特點。具體表現在大學體育教學的非強制、非傳統以及柔性教育上。尤其是在大學運動隊伍的構建過程中,普遍可以通過運動隊的訓練激發廣大高校學生對于某一體育運動項目的熱愛。這樣,學生體育鍛煉和欣賞體育興趣不僅被技法出來,也彰顯了體育文化的內在需要。最為重要的是,大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充分實現了體育教育的內在化。
2 大學體育的角色定位和發展
2.1 大學體育的角色定位
在現階段大學體育的教學理論過程中,教育內容主要指的是普通學生所接受的體育教學活動,即廣大高校泛指的“公共體育”。而“公共體育”通常囊括了體育課程教學、體育活動教學、課下體育訓練以及體育競賽等。但是隨著大學體育教育教學的發展以及時代進步,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逐漸不能滿足現如今大學體育發展要求,大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內容需要不斷充實。基于教育目標革新、教育方式變化、教育內容轉變等情況的發生,大學體育在當今時代下的角色定位也就逐漸重要起來。這是因為在部分大學當中還會出現由于大學體育角色定位模糊產生的教育目的不一、培養策略存在問題等。
針對大學體育在當今時代下的特點來說,現階段大學體育的角色定位應當充分立足于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現狀,并充分發揮出體育教學工作的作用,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同時,大學體育還肩負著與兄弟學校進行體育教學、體育運動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重要任務。概而言之,當今時代下大學體育的角色首先應當定義為國民體育的直接參與者,即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其次,大學體育還應當作為大學生健康教育觀念和終身體育觀念的引導者,進而推動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以便于形成一種全方位的體育素質和身體素質培養。另一方面,大學體育還承擔著體育學科建設、高水平運動建設、大學社區體育建設和大學體育課程建設四個方面的任務。
在不同的時代下,大學擁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這些角色的定位往往都與社會發展、教育進步等聯系在一起。但是究其本質來看,大學體育都是面對廣大高校學生的體育教學,其最為根本的角色還是教育角色。同時,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大學體育也開始肩負起素質教育角色、道德培養角色等。所以,大學體育的角色定位實質上是大學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擴展和完善。
2.2 基于大學體育角色定位下的發展途徑
1.基于大學體育角色定位下的課程發展途徑
大學體育將身體鍛煉和終身體育觀念涵蓋到教育教學當中,這就使得大學體育的課程建設必須將人本主義課程觀念納入其中,積極進行多元課程模式的融合。將學生體質的增強和體育理論課程的人文關懷進行融合。就課程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而言,廣大高校應當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高校高水平建設的任務,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適當在原有必修課程的基礎上多多增加選修課的內容,有條件的情況下增設一定量的體育文化專題教學內容。同時,在教材建設過程中,課程教材應當滿足學術性、終身性以及健身性要求,盡量將原有百科全書模式的教材用書摒棄,實施體育實踐和體育理論的劃分。
2.基于大學體育角色定位下的學科發展途徑
在新時期下,大學體育的學科建設務必遵循“特色發展”思路。綜合性高等院校應當在體育學科的建設過程中積極借鑒師范體育院校、體育院校的科研發展,分析自身辦學特點和體育人才需求等,構建自己體育教學角色定位下的學科發展模式。最為重要的是,學科建設應當與角色定位聯系到一起,廣大高校應當構建不同層次的教研隊伍,提升體育教師的總體學術能力、實踐能力等。
3 結束語
新時期下,大學生和其他社會群體對于體育運動的要求不斷攀升,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和體育角色定位已經逐漸不能滿足高校體育教學發展。所以,結合起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綜合辦學特色和教學目標等,對大學體育進行定位,不僅能夠促進體育教學發展,還能賦予大學體育新的任務和特征。
參考文獻
[1]鄧壁娟,陳融,陳如樺等.社區體育組織的角色定位[J].福建體育科技,2003,06:1-3.
[2]王景連,趙崇珍,張燕.終身體育思想—大學體育指導思想的時代定位[J].體育與科學,1997,03:56-59.
[3]楊斌.試析當前大學體育教師的角色轉換與把握[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04:188-189.
[4]楊磊,李愛國.課程改革與高校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J].咸寧學院學報,2004,04:105-107.
[5]李一平.美國大學體育信息主管對培養我國體育新聞發言人的啟示[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02:16-18.
[6]郄愛萍,郄愛軍,黨磊.中小學體育教師角色定位與教學環境優化[J].教學與管理,2008,3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