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馬嘉琳

摘 要:為了了解土家族大學生母語的應用情況,以及他們對待母語的態度,為研究少數民族語言及文化的傳承提供依據。采用自編的《土家族大學生母語應用現狀調查問卷》對101名土家族大學生進行調查,隨機抽出20名土家族大學生進行深度訪談,探討土家語應用及傳承的困境。
關鍵詞:土家族大學生;土家語;應用;語言態度
1 引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造就了中國現在的多語言多文字的社會。民族語言不僅是少數民族進行思想交流和交際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各民族間的不斷交流和融合,很多少數民族語言正在走向瀕危甚至消失。孫宏開(2009)等人的調查顯示,我國現存的132種少數民族語言中,有20%的語言已經瀕危,有40%的語言已顯露瀕危跡象或正走向瀕危[1]。土家語已經在諸多土家族地區消失,被認定為極度瀕危語言。語言的流失必將導致民族文化的流失,土家語的傳承與發展對于本民族文化的延續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從土家族大學生土家語的應用現狀出發,對語言使用中面臨的困境及土家族大學生對待母語的態度等問題展開調查。
2 調查對象及方法
以西北民族大學土家族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1份。其中男生53名,女生48名。
本問卷通過參考不同類型的調查問卷,采用開放性訪談法了解土家族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土家族大學生母語的應用情況進行問題編制。共10道題,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土家族大學生土家語的使用現狀。采用隨機抽樣法對101份有效問卷進行取樣,共選取30名土家族大學生作為對象進行訪談,其中女生14名,男生16名。所用的訪談提綱是在問卷的基礎上編寫的,主要對土家語現況、土家族大學生對母語的態度、語言與民族文化的聯系、土家族大學生能做什么努力等這幾個方面進行深入訪談。
3 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3.1 土家族大學生母語的應用情況及分析
根據問卷結果分析,絕大多數土家族大學生不會使用土家語,只有極少部分土家族大學生能夠使用簡單的詞、語句。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是語言環境的長期影響導致了這種結果。由于各地區不同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日趨頻繁,土家族族人為了適應生產、生活的需要,學習并使用當地方言,使土家語逐漸流失。其次,地區內人口比例的構成也會造成土家語言的流失。我國56個民族的人口分布總體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人數較多民族的民族語言往往占有優勢,而人數較少民族的民族語言處于相對劣勢。以地方方言作為地區交際語也就成了土家族的必然選擇。另外,語言使用者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其重要原因。對于從小接受素質教育的大學生來說,語言開放接納的程度較高。出于對自己以后發展的需要,大學生會對通用語言有所偏重,母語易被忽略。
3.2 訪談結果及分析
根據訪談可知,多數土家族大學生認為普通話的重要程度高于母語。探究其中的原因,其一是土家語的使用人數和影響力小于普通話,土家族大學生出于實用的心態會選擇普通話。且對大學生自身來說,能夠使用普通話,才能與外界交流,獲取知識,提高自己。其二是土家族大學生接受教育之初最先接觸的是普通話或者地方方言,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母語在土家族大學生心中的地位。
在談及自己對母語的感情時,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家族大學生在支持母語發揚的同時也普遍接受土家族人不會使用土家語。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這既是土家族大學生對其它民族語言的尊重和對普通話的認同,也是出于尊重他人的角度。同時,絕大多數土家族大學生都表現了對民族語言的親近與擔憂,可見,對語言持開放態度并不代表就是對本民族語言的淡漠,相反,土家族大學生對本民族語言具有很深的情感。此外,多數土家族大學生出于傳承民族語言,保護土家族文化的目的愿意學習土家語,但在語言使用的選擇上卻傾向于普通話,體現了土家族大學生對母語的矛盾態度。
從調查結果來看,土家語的傳承與發揚已經刻不容緩,土家族大學生需要對母語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樹立正確的語言態度。
參考文獻
[1]王建峰,陳靜.保護少數民族語言的新思維[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6.2(3 )
[2]孫麗莉.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調查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9(4)
[3]安梅.雙語環境下的少數民族語言維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1(4)
[4]孫宏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活力排序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