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林
(宜興 214221)
淺談紫砂《寶石壺》的造型旨趣
朱紅林
(宜興 214221)
《寶石壺》作品中砂色輕柔,溢彩流光,高貴典雅。或許,你的感受已經難以言傳,那就陶醉其中吧,這便是好壺的氣質神韻,縱使無從雕飾,依然攝人心弦,傳遞溫暖。關鍵詞:寶石壺;造型;創新藝術
紫砂陶藝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具有豐富文雅的造型語言,獨特的藝術風格,感人的藝術魅力。一件紫砂藝術品的藝術魅力,并不僅僅是語言能夠表達的,更多的是需要欣賞者自己去品讀。
紫砂從自然中孕育出來,深厚而博大,紫砂藝術飽含很深的文化內涵,其精神的層次,引領人們走向藝術的高峰。紫砂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把數千年的精髓融入泥土中,塑造出形、神、韻三者結合的紫砂藝術品。紫砂泥土與水結緣,又因火而生。所以紫砂是經過水的融合,使泥性軟化,造成可塑性強的泥料,又在成型后放入窯爐中燒制,所以也是在火的淬煉中鍛造而成的。
紫砂壺因文巧之風而受到許多文人雅士的喜愛,紫砂造型不拘一格,常以自然古樸的造型現世,泥色古雅,不媚不俗,正符合文人的心理,又因紫砂的留白易于作裝飾,自此文人多配以詩、書、畫、雕、刻等裝飾藝術,把茶具裝飾藝術推向新的高度,使得紫砂壺的品位更為深厚,人文逸趣豐富。小小的紫砂壺不但承載了文人的寂寞與無奈,也是文人表達內心情懷、經緯天地以及審美趣味的依托和載體。
《寶石壺》作品具有精準的線條,對稱的棱角,完美的比例,像是用工尺測量過一般,一份制壺的嚴謹之心不覺流露出來。壺身金色鋪砂,更是令作品光彩奪目,升騰著希望、朝氣、力量。細細品味,一把好壺總能在營造優美意境的同時,引申出更值得關注與思考的含義。
《寶石壺》作品中砂色輕柔,溢彩流光,高貴典雅?;蛟S,你的感受已經難以言傳,那就陶醉其中吧,這便是好壺的氣質神韻,縱使無從雕飾,依然攝人心弦,傳遞溫暖。
紫砂是一種民間傳統文化,因而就紫砂的創作而言,既是傳承也是開拓,兩者缺一不可,離開了傳承也就離開了特性,沒有了開拓也就缺乏了活力。紫砂器具數百年經久不衰,正是因為有著這兩個因素而生生不息,然而追求藝術的道路并不是泛泛而言,各門類的藝術都要有它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境界,才能創作出有力度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
紫砂藝術的生存,依附于其文化,它千絲萬縷的變化,來源于紫陶手工藝者手中。文化的熏陶使得手工藝者們突破創新,在不斷的設計中,用多變的造型,豐富的表達形式,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憑借欣欣向上的心智,把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融匯在作品中。突破新的理念,借鑒新的思想,多角度去創新,升華這一藝術形象。
任何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的與時俱進和創新,在飛速發展的現代文明中,有許多可借鑒的時代因素,例如根據社會歷史大事件得來的靈感,根據流行因素而產生的物象造型,或者根據現代美學特征、新的思想設計的紫砂造型,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創新的紫砂藝術。紫砂藝術是無限張揚的,它也可以夸張、抽象,以意傳行,或者以裝飾性的特征來表達紫砂的內涵特質。藝術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創新創作的時候,需要注重主題,在多元化的發展下,紫砂藝術不僅擴展著自身的發展,且在人為的發展下,它的造型和裝飾工藝也在不斷地進程中被人們挖掘。
紫砂陶藝的創作不是單純的工藝品創作,紫砂藝人在創作設計每一把紫砂壺時,都必須將自己的靈感與情感融入壺藝創作中,而靈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并不是生活原型的再現。吸取自然形態和造型或是將自然形態的東西作為局部的裝飾,要將生活中美的東西提煉出來,去粗取精,濃縮美化,進行創造,從形似到神似,在創新中求突破,抓住作品的意蘊和氣韻,達到神韻的境地。一件作品是體現作者本身的藝術素養、思想境界、技藝水平的綜合反映。《寶石壺》正是如此創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