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
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對小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錯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找出解決措施。首先,教師應該注重作文敘事教學,培養(yǎng)作文敘事基礎;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提高作文的可讀性;最后,教師還應該改變單一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關鍵詞】
小學 作文 錯位 回歸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向學生灌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學生在進行作文訓練時,寫出的作文文筆非常成熟,同時文章結構也看似較好,但是整體讀起來卻還是顯得十分別扭。事實上,仔細想想我們不難看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比如他們的作文片面注重寫作技巧、情感表達不真實以及作文形式太過單一。這事實上就是小學作文中的錯位現(xiàn)象。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對小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錯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找出解決措施。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小學作文教學的錯位與回歸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可以對小學作文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注重作文敘事教學,培養(yǎng)作文敘事基礎
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強調學生的寫作技巧。一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寫作技巧片面加以運用,使得他們的作文顯得華而不實,沒有一個真正的主題。整篇作文讀下來,內容空洞,并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不應該在教學時過于強調寫作技巧,而應該注重作文敘事教學,讓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作文敘事基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寫作時就會用簡潔生動的文字敘事,從而加強他們作文的可讀性。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二十三課“烏鴉喝水”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根據(jù)這篇課文進行改寫。作文題目要求如下:“烏鴉喝水,這篇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大家以小石頭的角度重新改寫這篇文章試試,題目自擬,作文字數(shù)為500字。”其中某位學生是這樣描述的——小石頭親眼看著自己的同伴被烏鴉夾到水中,然后希望自己不要被烏鴉發(fā)現(xiàn),結果最后卻仍然難逃這樣的“命運”。學生以“石頭”為敘事主體展開敘事,講述了小石頭的一段痛苦的經歷。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敘事,而不應該過于注重敘事技巧。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質樸地敘事,從而加強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
二、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提高作文的可讀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交流較少,評閱學生習作時也不對文中的情感進行過多分析,只要他們的語言表達沒有問題就算過關。很顯然,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運用虛假的情感,整篇文章讀起來給人一種毫不真切的感覺。針對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作文訓練中多聯(lián)系自己的真情實感,增強作文的可讀性。學生應該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多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寫作,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十課“奶奶的白發(fā)”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所學文章進行作文訓練。作文要求為:“在你的生活中,想必有很多事情曾經讓你倍加感動。你能談談其中一件讓你感動的事情嗎?請自擬題目,作文字數(shù)為500字。”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媽媽生病了,爸爸因為工作不在家,為了照顧媽媽,我來到廚房做了好幾道菜,媽媽看到后特別高興。”很顯然,學生在作文中的情感存在不真實之嫌。教師應該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寫一些細節(jié)部分,從而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學生作文中的情感處理都會從一些細節(jié)處顯露出來。所以這就要求他們在寫作文時多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
三、改變單一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他們通常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或者作文題目,然后讓學生進行作文練習。很顯然,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學生的寫作興趣將不能得到提高。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單一教學方式,運用更多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寫作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作文訓練。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會大大增強,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第十二課“孔子游春”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和“春游”相關的作文。以往教師在讓學生寫“春游”這篇文章時,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春游活動,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但事實上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學生寫作的興趣降低。教師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進行作文練習。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接力寫作”,也就是每個學生負責描述其中的一個情景。通過這種合作的方式,學生的參與度將會大幅提高。這樣既不會讓他們覺得枯燥,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們對于作文寫作的興趣。“接力寫作”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為之耳目一新,使得他們的寫作興趣也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向學生灌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學生在進行作文訓練時,寫出的作文文筆非常成熟,同時文章結構也看似較好,但是整體讀起來卻還是顯得十分別扭。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對小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錯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找出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蘭燕.如何培養(yǎng)小學三年級學生寫作興趣【J】. 法制與經濟(中旬),2014(03)
【2】蔡喜清.小學作文教學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2)
【3】宋玉華.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09(01)
【4】張金蓮.小學作文教學三步法探討【J】.山西政報,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