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雄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文章結構;語句;
段落;文體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117—01
對于廣大高中生而言,如何理清文章結構,熟練掌握一些理清文章結構的方法,是大有裨益的,下面就從三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供學生們借鑒。
一、理清文章結構,須分析文章中語句之間的關系
毋容置疑,一篇文章,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海市蜃樓,是一個個句子一步步壘起來的,一個個句子就是一塊塊磚瓦,所以,要想分析文章的結構,就從分析文章的語句著手,分析一句話和一句話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句子間的意義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將各個句子分別歸于幾個意義點中,就可以從文章中劃分出句子的緊密程度,有助于整體上理清文章結構。
同時,老師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訓練時,還要加強對一些特殊性語句的分析。如反復出現的句子,往往是文本的組材線索或作者表情達意的載體,反問句或急促有力的短句一般是作者情感集中抒發的宣泄點,情感句、觀點句或是意蘊豐富的語句一般是作者行文的文眼。這些特殊性語句,要么是提示,要么是強調,往往對理清文章結構,起到顯著作用。
二、理清文章結構,須分析文章中段與段之間的關系
老師要加強訓練學生分析文章段和段之間的關系的能力。針對出現的文章,認真閱讀,然后認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達一個意思,劃分小層,理清文章的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系,把握重點段落的中心句,支撐句等內容。
1. 掌握分析文章的過渡段、照應段的能力。過渡和照應是使文章段落層次保持連貫、文章脈絡上下暢達的一種手段。文章的過渡段、照應段都是結構段,主要作用就是連接層次和段落。過渡有明、暗,暗的過渡不用過渡段等語言標志。大多數文章的過渡,由過渡段或過渡性的語句來銜接。學生能夠通過文章的上下文語境,把握該過渡或照應段的段意要點,還能夠通過分析過渡的承上啟下的內容與照應的對象,來看文意的銜接、轉換,從而概括出其結構組織、思路運行的規律,進而達到正確分析文章結構的目的。
2. 具備分析開頭與結尾的能力。說起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就不能不提文章的開篇段和結尾段。所以學生要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開頭與結尾,要注意它們與主體部分的聯系。開頭和結尾這兩個層次與主體部分之間,或有因果的聯系,或有接近的聯系;或牽一事以引發,或敘類似的事物提引,或以首尾與主體對比,或對主體加以概括、總結。如魯迅的《祝?!?,開頭一段,就是渲染社會背景,學生一旦具備了這些能力,那么理清文章結構,就不是難事了。
三、理清文章結構,須分析文章中關鍵的詞句
語文老師對高中生進行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引導和訓練時,還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
1. 文章中的中心句。學生要有找出或者是總結出文章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時也在文章的中間。有時文章中沒有出現中心句,就要求學生通過分析句間的關系,把握其內容要點重點,然后自己概括中心句。
2. 文章中的標志詞語。銜接上下文的,表示語法關系的關聯詞語,如表示因果,“因此”、“總之”、“由此看來”,表遞進關系的,“更、而且”等,表指代性的詞語,如“此”、“這”、“即”等,表態度的,如“我認為、我覺得、應該”等。
3. 文中的關鍵句。理解文中關鍵句子的含義,一要聯系語境,看其出現位置,把握前后表達的內容;二要從大處著眼,聯系全文的主要內容、情感態度、布局謀篇等,重要句子單獨成段,其作用主要有,強調突出,總領成文,承上啟下,總括全文。
四、理清文章結構,須分析短文的文體
理清文章結構,學生須保持一個良好的習慣,即認真全面地閱讀整篇文章,這樣做,可以做到宏觀把握,高屋建瓴,增加理性分析,從而增強分析文章結構的準確度。不同文體的文章,結構規律往往不同。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感變化等來安排層次,常按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情感等結構全文。議論文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說理,常按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三部分結構行文,說明文常采用“總分總”式或并列式結構來說明事物或事理,常按時間、空間、邏輯等順序結構全文。通過學習和訓練,學生要準確把握各類文體的具體特點,才可以正確分析文章結構。如敘事類的景物描寫的作用常見的有,渲染社會背景,如《祝福》,烘托場面氛圍,如《藥》等。
總之,文章結構是指作者對文中材料的安排和組織,是支撐文章的骨架,是作者寫作思維的外在形式。作者在文章中表情達意、敘事說理都要通過結構、層次和段落表達出來。
編輯:劉於誠